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4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77篇
管理学   616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203篇
人才学   112篇
人口学   23篇
丛书文集   3256篇
理论方法论   488篇
综合类   6605篇
社会学   444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39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682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738篇
  2011年   811篇
  2010年   737篇
  2009年   745篇
  2008年   892篇
  2007年   729篇
  2006年   651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00篇
  2002年   444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中国电影叙事衰微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雄》到《无极》,张艺谋、陈凯歌相继推出的几部中国奇观电影,无一例外地在故事的情理逻辑上遭到了观众的普遍质疑。但这种现象决不仅仅是孤立的个案,叙事的欠缺作为中国电影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影的接受效应。本文从艺术传统、创作心理和现实语境等多重视角,探讨了创作者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症候以及中国传统“语言观”和艺术思维模式对当下中国电影叙事走向产生的或显或隐的影响,以期能够对中国电影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92.
忘年为契友,同病许知音。令伯身先弱,相如渴久侵。逾闲丛世谤,守礼耐孤衾。诗序迟刊就。铨衡识内心。  相似文献   
993.
鲁迅胡适林语堂政治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鲁、胡、林三人的共同特点如果不放开眼去看,很难找到这三个人的共同点。然而,作为读书人,他们却有着完全相同的地方。相同点之一:人格的独立性。鲁迅的人格体现在他作品的字里行间。他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甚至说:要在临死前把自己的尸体捆在高树上,不让想吃他的老虎吃掉。鲁迅的独立人格建立在对社会和人本身的深刻理解上。胡适的独立性表现得极为富有张力,他与当权者的合作是有限的,更不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与国民党政府时好时坏的关系表现了他的这种独立性,他说:“在专政独霸之下,唯一的特点就是服从与不服从…  相似文献   
994.
李荣 《齐鲁学刊》2006,1(2):124-127
“实践”并非是一个其义自明的概念,它需要一定的理解框架,对马克思实践观当代超越性的解读亦是如此。马克思实践观对近代哲学所进行的变革以及它在当代哲学中所产生的效应是广泛而深刻的,仅从“他者”向度来看,一方面它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对近代主体哲学的超越,另一方面它在与当代哲学对话过程中先期范导了哲学的当代转向,这是马克思实践观在当代所具有的超越性之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995.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相占 《文史哲》2003,1(3):70-74
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不能混为一谈 :论述意境的文献是《人间词乙稿序》,而境界说则出自《人间词话》;意境可以分解为意、境、观三要素 ,而境界则主要指真情或心灵境界 ,无法分解 ;意境论受西方理论影响的痕迹较明显 ,而境界说则体现了回归中国传统诗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996.
促进“三观”的有机统一,是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关键。改革与体制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当前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的构建面临诸多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必须进一步通过改革的新突破扫除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性障碍,努力实现“三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7.
《论语》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士京  孔读云 《学术界》2006,(1):114-118
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论文从德、才、学三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即德统率才、学,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学使德、才得以完美结合;以此回归君子形象的一般形貌,从而充分张扬《论语》君子观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如何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河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历史任务。《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效率观》一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和谐社会的视域重新审视效率,阐述了效率与和谐的正相关性与负相关性,倡导确立科学的效率观。建设和谐社会,各级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政府责任与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一文,针对市场经济的不发达与市场缺陷两大问题并存的现实,提出应在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公民的多维关系中认识政府责任,并切实履行其责任。《构建和谐中原重在培育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一文指出,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转变河南干部群众原有的思维方式,培育和谐发展新思维,同样是构建和谐河南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99.
西汉大儒董仲舒为适应西汉统治阶级的需要,全面改造了儒学,从而使儒学由一名地位卑下的小卒变为一家"独尊".董仲舒最先提出"天人合一",他的天人观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为宇宙观和方法论,以"君权神授"为旨归的.深得西汉统治阶级赏识的核心价值便是"君权神授",因为它既说明了君权来源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又便于西汉统治者实行中央集权.至于说他的天人观是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则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1949-1960年国家技术观的演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倪宪章 《学术研究》2003,5(12):101-104
1949—1960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技术观的演进明显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夸大意识形态的作用。在技术主体的认识上,从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到依靠群众运动;技术发展战略从 “一边倒”到“独立自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