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44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862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句朴素的民谚,道理很简单,但其中蕴藏的朴素辩证法却实在不简单。尽管工业化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但工业发展什么时候都不能无视农业的发展,更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去发展工业。近段时间,北方几个主要产粮省区出现罕见的旱灾,很多小麦主产区面临颗粒无收的危机。而北方大旱,决不仅仅只是北方几个省区的事情,也给南方省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62.
马克思和罗蒂两人的哲学都是希望哲学,即试图通过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和对历史发展实质的再认识来为人类生活创造希望,其思想中都包含辩证法和社会变革理论.但社会历史的变迁使罗蒂仅仅在思想气质上而不是在社会变革的思想方针和行动方案上认同马克思.辩证法在马克思那里意味着发展的社会历史有其必然的前进方向,而在罗蒂这里,辩证法却是一种灵活的、随时可调整的、类似文学修辞的社会策略;基于各自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变革理论更强调远大的社会理想和为此进行革命,而罗蒂则更强调从现实出发对社会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和完善,并为此而不断摸索和实验.  相似文献   
63.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的理论特征:第一,非过程的永恒存在思想.这表现在它不能做到把事物看做一种处于不断生成中的过程性存在,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它以获得终极真理为最高目标.第二,无转化的非此即彼思想.这表现在它看不到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相互生成与相互转化,因此,它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非此即彼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4.
“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的重要命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研究中占有 重要的地位.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与途径的过度阐释,遮蔽了游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在历史 进程中,劳动是一个由丰富逐渐走向异化和单面,对人的心身逐渐生发拘囿的过程,而游戏则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被丰富的过程,具有多重向度和丰富内蕴,包蕴着现实、想象、自由、创造、审美等诸多元素.我们在研 究游戏与劳动的过程中,要关注游戏自身内部的多样统一性,关注游戏对于人的完整、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与作用.在当下实存的“现实性劳动”难以完全超越异化的状态下,即使闲暇的游戏以及游戏与劳动共存共融依 旧是一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我们也应该在理性、理念上更多关注作为劳动与游戏者——人的身体,更多关 注作为劳动工具或游戏工具的技术器具,更多关注作为劳动与游戏的对象的存在世界,在“平衡-动摇-平衡”或 者“紧张-松弛-紧张”这样无限运动的辩证关系中,延续人类爱的游戏的生命.  相似文献   
65.
本文指出了对微观体系波粒二象性的一些错误表述及其可能造成的结果,指出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体现出对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关注,而在以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活动中,马克思则将"主奴关系"的扬弃贯彻到他的宏大的解放叙事中,以此来重建黑格尔发明的承认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把握承认问题的深刻性和彻底性,因而在本质上实现了对黑格尔的超越.  相似文献   
67.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81章是冯先生一生研究中国哲学史最后所做的总结,也完全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在这一章中冯先生提出了关于两种辩证法思想的问题。与他以前的论述相比较,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有明显的发展。冯先生关于辩证法思想的论述,有深远意义,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在人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上,哲学界存在着传统的与反传统的两种对立意见.笔者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有片面性.只有用唯物而辩证的分析方法,才能真正科学地解决这一哲学难题.  相似文献   
6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建设的辩证法理论研讨会述要唐哲夫由四川省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会、中共四川省委第二党校、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等团体和单位联合主办的四川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党的建设的辩证法”理论研讨会于1995年11月1-3日在四川省永...  相似文献   
70.
美学上的主客体辩证法用以揭示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种辩证关系表现为,人作为前设的主体与对象作为前设的客体,二者由对立走向统一。本文以西方古典至现代某些主要美学家的思想流变为线索,对美的辩证法的内在发展作了探讨,指出审美主体和美的客体的前设已经脱离了“存在关系”的原始根基,从而导致美的辩证法走向终结。这种追索或许对人们重新思考美的问题有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