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743篇
理论方法论   108篇
综合类   862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飞跃,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82.
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在卢卡奇的盛赞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她在继承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基础上,特别突出其总体性方法,并在运用它分析马克思学说和资本主义积累问题中得到发展,开创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研究路向的先锋。卢森堡总体性方法成为思考当今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的方法论来源。  相似文献   
83.
本文主要从比较的角度来讨论冯友兰“新理学”形上学的方法问题。与康德的“批判法”比较 ,“新理学”的方法不仅与康德的“批判法”不一致 ,而且恰恰是康德的“批判法”所质疑的。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比较 ,“新理学”的方法更是与之根本对立的。由此 ,“新理学”形上学所标榜的“逻辑分析”方法仍是一种形式的抽象的方法 ,是“知性的”逻辑 ,这种方法在今天的西方哲学中 ,也被研究形上学问题的学派认为是不足以确立形上学体系的 ,因而被否弃了。与现代实证主义比较 ,新理学体系仍未能逃避现代实证主义对形上学所提出的指斥 ,它想竭力割断与以往以及经验科学的联系 ,但其主导的核心命题却不能不以经验世界的存在为前提  相似文献   
84.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历史辩证法的新篇章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5.
新时期我国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社会主义命运的关键抉择.经验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旗帜方向,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执政基础;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和执政水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执政方略,不断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坚持改革与开放互相促进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同时,坚持改革的辩证法和政府范式创新.  相似文献   
86.
毛泽东哲学扎根于中国实践的土壤,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毛泽东哲学精华包括实事求是哲学论、矛盾辩证法论、自觉能动性论和改造主观世界论,是毛泽东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7.
对李瑞环同志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的辩证法传承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汇三个维度来理解。搭桥“和”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李瑞环同志在哲学上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8.
世界观即方法论。以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才能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会计一系列核算原则中蕴含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它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所在。  相似文献   
89.
本文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与唯物论内在结合的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反对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规定为实践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理论倾向进行了揭示,尤其是对用实践辩证法来消融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在自然观层面上片面强调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区别,忽视二者的统一,既表现出了反辩证法的性质,又表现出了唯心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90.
“对话”本来是辩证法的原初含义,但在辩证法的演化过程中,这一重要维度在形而上学的阴影下被深深地遮蔽了。在当代哲学中,辩证法的对话维度又重新获得了重视,这集中地体现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通过“对话逻辑”,把辩证法与解释学在深层次上结合起来,使得辩证法摆脱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纠缠,并返回到了现实生活实践和生活世界。由此,“对话辩证法”成为生活世界的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