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V.S奈保尔是当代著名的后殖民作家,他曲折的人生经历、复杂的文化身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奈保尔的多元文化背景导致了他身份的边缘性,他身份的边缘性又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得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呈现出边缘性特征。同时,奈保尔在创作实践中摸索出了最适合表达自我的"杂糅式"的边缘性文体。  相似文献   
52.
后现代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的中心话题,而此思潮发展至今,其影响已然蔓延到了文化艺术界。因此,文章着眼于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文化艺术的蔓延这一现象,来探讨两者之间息息相关的诠释关系,通过进一步关注后现代语境下影像的消费性与边缘性这两大表达特征,力图展现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将自身的基因内置于现实影像之中,并以此来表达及诠释自身的。  相似文献   
53.
何兆雄  陈听环 《学术论坛》2007,30(11):88-92
广东连州的湟川文化在历史上有阶段性,在社会生态上有边缘性,其出自湟川文化的特质是走廊文明,在边缘化时大起大落.为克服其边缘性的缺陷,有必要将连州市实行行政级别升格,创办大学,容纳各级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开发矿产,发展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是在中国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冲撞的背景下,以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整体性规律为内在制约,以研究主体的实践活动为线索而展开并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基本特征是:鲜明的时代性、在多学科参与下显示其边缘性、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原创性.  相似文献   
55.
杨经建的著作《存在与虚无——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论辩》,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这一边缘性写作之缘起流变、艺术表现形态及审美现代性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系统研究,具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6.
奚密的诗学研究穿行在中西文化之间,面对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趋向,她以自觉的信念为现代汉诗重新寻找起点、方位和向度,从边缘出发,维护现代汉诗的文化意义和批判价值,探求现代汉诗与生活相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7.
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作为各种形式主义和传统历史主义的挑战者崛起于新时期文坛,显示出文学批评和创作向历史文化深层拓展的强劲势头,然而,从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全面审视,它尚未摆脱文学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颠覆大写历史陷入小写历史相对主义、强调历史的心理情感性与走向历史不可知论、迷恋边缘意识形态与迷失于意识形态边缘之间的悖论性处境,这些困境的克服当是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8.
狂欢:巴赫金对话理论现实取向的世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探讨对话理论的狂欢品格 ,笔者认为这一品格既有其本质的必然 ,也有其现实的基础。本质的必然表现为对话的边缘性 ,边缘性也是狂欢的本质所在 ,现实的基础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俄罗斯文化及巴赫金本人的生活所具有的狂欢性。本文的结论是 :狂欢是对话理论的尘俗化、肉身化 ,对话理论则是狂欢的理性化、圣洁化。二者具有正反同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贺宾 《中州学刊》2006,6(2):122-125
作为一种不定型的、由普通民众在其实际生活中自发形成、在话语表达上居于主流之外的价值观念,民间伦理具有边缘性、实用性、包容性和地域性四大特征。其中,边缘性是对民间伦理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勾画;实用性表明了民间伦理对现实人生的根本态度;包容性体现了民间伦理在内容上的无所不包及对多元价值的宽容;而地域性则是对民间伦理地域差别的描述。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