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考虑到我国的实情,共同过失正犯有成立共同犯罪的必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共同犯罪以共同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共同过失犯罪为例外的观点,具体论述了共同过失正犯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刑事责任问题。同时建议对我国刑法第22条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主义相对自由意志的观点是职务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思想理论根据;职务身份、主观心理是职务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根据;违规行为和危害结果是职务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客观根据;而对刑事法规的违反则是职务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职务过失犯罪刑事责任的根据呈多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一般只规定了实害犯,而很少重视过失危险犯,而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活中致险.源大大增多,在这个背景下,对过失危险犯的忽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认真研究和借鉴外国刑法成熟的立法经验,对过失危险行为应当予以适度的犯罪化。  相似文献   
24.
食品监管渎职罪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在食品监管渎职罪中,行为人对违反食品监管法规持故意的过错心理,行为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没有认识或者行为人认为这种危害结果不会发生,其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发生持漠不关心的情感态度。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食品监管渎职行为因法规竞合所生诸罪名的认定,也要注意区分食品监管渎职罪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25.
王婷 《经营管理者》2011,(1X):264-264
本文首先介绍了刑法学界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纷争,并进而认为共同犯罪有事实的共同犯罪与法律的共同犯罪之分,简述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要件,并提出应当重新审视共同过失犯罪问题,完善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6.
近来学术界有观点认为,刑法第360条第2款规定的嫖宿幼女罪法定刑过轻,且与强奸罪等存在冲突,应当废除该罪。全国人大常委会正立项调研该罪的存废问题。事实上嫖宿幼女罪的立法目的在于积极保护处于特定情形之下的幼女,但不能据此将本罪视为严格责任犯罪。行为人明知是幼女而嫖宿的,应按照强奸罪或猥亵儿童罪处理;行为人被欺骗而误认为嫖宿对象不是幼女的,不应当认定为犯罪;如果行为人应当知道是幼女而嫖宿,则构成嫖宿幼女罪。因此嫖宿幼女罪是过失犯罪,与强奸罪、猥亵儿童罪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亦不存在立法冲突。将嫖宿幼女罪界定为过失犯罪,符合相关国际公约的基本要求,与刑法谦抑性精神并不抵牾。  相似文献   
27.
共同过失犯罪是刑法中的一个复杂问题,如今,共同过失犯罪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犯罪现象,而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一直未得到法律上的确认。本文通过一则案例试分析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与否以及构成要件,和在司法实践中得应用限制。笔者认为刑法理论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应当摆脱传统刑法对于共同犯罪的定义限制,将共同犯罪扩张至共同故意犯罪与共同过失犯罪。但在共同过失犯罪的应用中应更严责适用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28.
犯罪过失是过失犯罪的主观心理态度,它是与犯罪故意并列的犯罪主观罪过形式之一。相对于故意犯罪而言,人们对过失犯罪的理论研究较少。关于犯罪过失,我国新刑法第15条作出如  相似文献   
29.
共同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同过失犯罪是否成立在理论上尚存在争议 ,在实践中客观存在并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就理论及立法上肯定共同过失犯罪成立的必要性及其范围、共同过失犯罪的“共同注意义务”及共同过失犯罪各行为人之间刑事责任的承担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0.
通过探讨交通肇事行为的肇因,交通肇事行为的"罪",交通肇事行为的"罚"以及交通肇事行为"罪与罚"的纠偏,提出现行法律制度下交通肇事行为的法律责任,交通肇事行为频发的制度功能存在缺陷等问题,并从立法理论的角度和制度建设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交通肇事行为规制的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