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6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15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919篇
理论方法论   268篇
综合类   2825篇
社会学   208篇
统计学   2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张之洞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要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他不仅是中国近代的大教育家,而且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22.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大飞跃.东方文明古国--中国,其科学技术在过去数千年中曾经遥遥领先于欧洲.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曾经是科技沙漠的欧洲,而没有产生于中国?从思维方式、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以史为鉴的观点及今后我国科技发展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3.
尼采在西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批判中具有重要位置,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存在主义和后现代思想家理论批判的走向,他对人的生存艺术化理想状态的论述为当代法国哲学家福柯所继承.本文通过对尼采关于人的理想生存境遇的分析,阐述他的人学思想提出的文化背景、理论的内在关联及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4.
赛缪尔·普芬道夫是17世纪德国法哲学的开创者,是近代世界范围内最杰出的自然法学思想家.普芬道夫对法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自然法的捍卫上,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在德国的主要代表,其著作中处处充满着自然法思想,尤其是契约论思想更是影响深远.在自然法学说方面,普芬道夫的思想联结着格老秀斯和霍布斯.与其他古典自然法思想家不同,他特别重视对义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中国近代著名文论家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 ,其要义历来未能被学术界准确把握 ,其学术价值往往被一些学者贬低。实际上 ,在其主要的文艺美学著作《艺概》中 ,他除了总结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征、规律之外 ,还发表了不少很有创见的文艺美学思想。其文艺本体论、物我论以及文艺的审美价值论 ,值得认真研究 ,给予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26.
论胡塞尔对科学的哲学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并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建立所谓严格科学的哲学,从而在由纯粹理性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的基地上对具体科学进行了哲学维护。但是,胡塞尔的见解启示与困难并存。他的出路在于,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取代“看”的直观,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取代神秘的现象学方法。  相似文献   
27.
于文善 《高校社科动态》2006,(1):47-48,F000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一系列新变化表明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走出了传统的以政治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研究范式,开始步入多元化学术研究的新视野,其中中国近代经济史领域学术研究范式的转换可称为这方面研究的典范。尤其是近代经济史领域学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与更新更值得称道。近读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博士的学术研究专著《中国经济史新论1840-1949》(以下简称《新论》)(该书已由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一书,觉得非常有必要评述一番。一方面,…  相似文献   
28.
五四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折时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西方近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主义文化兴起的新情况;这三种文化之间既对立冲突又融合贯通;这三大文化形态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新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同的价值.认为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三大文化形态的不断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近代墨学复兴经历了三个阶段,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视域中,其彰显出的文化主体性问题,作为深层的民族“精神道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法性”的终极体现。  相似文献   
30.
晋商在西北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近代以后,晋商仍在西北有很大的势力,对近代西北商贸经济影响很大。晋商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理念。不过总的来看,西北的晋商在近代因同行竞争,及外资、官僚资本的压迫和排斥等日趋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