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7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309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121篇
人才学   88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1850篇
理论方法论   308篇
综合类   4030篇
社会学   460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531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504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简要论述了作为达尔文主义新发展的社会生物学在基因水平上力图恢复人的自然本质的努力,并分析了这种把人向基因的还原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影响,以及这种还原使人对自身及社会科学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82.
本文阐述了西方学者的维护动物权利、给动物以道德关怀、敬畏生命等思想,论述了我国古代儒家和道家天人合一以及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指出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性是现实的呼唤。  相似文献   
83.
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溶城市与生态环境规划、改造、保护和恢复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历史很短,但却发展迅速,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化和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凸现了一些内涵定位和外延的科学性与现实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也关系到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使用的最优统筹化。  相似文献   
84.
现代艺术的生态审美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方面,精神生态危机与自然生态危机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两者都是生态文化运动所要关注的对象。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化的视角出发,对现代艺术领域里的非生态现象进行批判,并阐述生态审美的基本原则及其本体论基础,希望生态审美研究能成为推动艺术生态与精神生态和谐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5.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首先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评析,然后对我国生态伦理学的传统资源、研究现状、争论以及主要观点等方面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梳理,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6.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班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组织大学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分级教学打破了原来自然班的英语教学之后,带来了诸如班级管理、课程设置、测试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势必削弱分级教学的效果,最终仍然是把自然班的教学模式套用在分级教学模式中来。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旅游景观的特征入手,分析论述了自然旅游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巧合美,人文旅游景观的造型美、协调美、风情美、意境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8.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需要吃、喝、住、穿作为历史的根基确立起来。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人虽然也要满足自然的需要,却是在肉体和精神对立的基础上来看待人自身的自然。马克思颠覆了这种二元对立,强调人的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自然。在此基础上,他否定了从同一性原则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从精神和肉体的冲突与和解中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基于这一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概念,即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冲突与和解的历史观念。当他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历史时,历史就不能被理解为异化和异化扬弃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明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给我们思考当代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9.
自然体权利能否在环境法中确认,是近几年来环境法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传统法学囿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从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理论否认自然体权利的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从人与自然整体性视角重新解读自然体的主体性地位,为自然体权利的法律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我国自然体权利在法律规范上的缺失,借鉴国外自然体权利保护实践经验,我国应以自然互惠原则、风险预防原则为基础,以代理制度、公共信托制度、公众参与制度为实践方式,注重自然体受到损害时的补救,提倡自然法庭,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自然权利观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0.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治理是应然需求。然而,人类行为对气候的破坏、气候灾害的流动性增加了跨国治理难度,特别是受全球气候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领导力匮乏等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仍面临难题。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破解全球气候合作治理难题的路径选择。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治理、坚持实践导向,将推动各国以合作共赢为共同体意识,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承担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助推国际社会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气候公平正义,实现全球气候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