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2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44篇
理论方法论   191篇
综合类   4218篇
社会学   26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从“限购”到“降速”,从“诚信”到“跑路”,从价格猛跌的“失蒜”,到遭遇“空军”围剿的中国概念股……一个个形象而又新鲜的名词背后,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大事小情  相似文献   
992.
古典词学传统中的"风格",主要指向词人创作风貌的静态描述和笼统概括,并以诗教传统中的"雅正"之风为尚。晚近以来,随着西方风格学知识的传入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普遍运用,"风格"也逐渐成为词学核心话语。胡适和胡云翼将词学"境界"说导向"风格"论,引领新的词学批评潮流。此后,龙榆生的词风流变论,对于词派乃至词的时代风格演变过程的研究,使现代词学风格论渐趋成熟。詹安泰立足于文学本位,以修辞学的视域划分词体风格的多样形态,丰富了词学风格论体系的内涵。"风格"一词在词学批评中的流衍,足可视为词学发展史的缩影,是观照词学现代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3.
《爨文丛刻》是彝文文献集,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语言特点.编纂者的注音释义,又有许多口语的特色.考察《爨文丛刻》,依据书面语,结合现代彝语,可以更好地观察词义发展的层次性.以《爨文丛刻》中与"脚"有关的词语为例来看彝语的音义发展,可直观地观察彝语中"脚"义词的发展层次及语音分布.《爨文丛刻》中(tc)hi33、thu55、khu21、(cl)33、(t)hu33、d(z)i33都有"脚"义.这六者相互之间有语音同源的对应关系,皆来自于原始藏缅语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爨文丛刻》中,"脚"义词在语义能产性上也呈现出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4.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在词坛中独树一帜。本文以《一剪梅》为例,展示了其词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隐喻被认定为语言演化中语义拓展的核心途径。文章在全面收集、整理“心”词群的基础上,结合足量的语例,微观审视汉语共时语义范畴的发展历程,探究蕴含其中的隐喻投射范式及其理据性,在客观世界与语义系统间搭建起认知的桥梁。  相似文献   
997.
房日晰先生的新著《宋词比较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推出。这是作者继《唐诗比较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之后,在唐诗宋词研究方面的又一力作。本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上编为"宋词比较论",包括  相似文献   
998.
河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岳淑珍:《杨慎〈词品〉述论》指出在明代词学史上,杨慎是一位举足轻重的词学家。他对词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即《词品》的撰辑。他在《词品》中对词调名的考证、对当时流行  相似文献   
999.
燕谷老人张鸿素以其小说《续孽海花》闻名远近,但考其作品,实乃小说与诗词兼善。张鸿有词集《蛮巢词稿》、《怀琼词》、《长毋相忘室词》共一百余首。题材涉及哀叹时事、题书题画、咏物写景、相思悼亡、羁旅思归等各方面,有明确以词写史的意识。张鸿词祖述两宋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词人,典雅中渗透着无尽萧索,反应了常州词派在清末民初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在诗论《当代诗的升华及其限度》中,欧阳江河认为,词语首先是可以拆分的,并且蕴含着异质性的语义成分。随后,他提出了“从反词去理解词”的诗学主张。从词语延伸到经验领域,他认为一个词与它的反词的对立是相对的,存在着一定的可变性,词语与经验中的异质成分相互调解、彼此转换,从而在这种辩证关系中实现了升华。为此,他格外重视词语与经验中的反词思维,认为这是实现当代诗歌对于日常经验升华的一种方式。在他的著名诗篇《玻璃工厂》里,他挖掘出玻璃中四组异质性元素“水与火”、“液体与固体”、“生与死”、“虚构与真实”,精湛地演绎着他的反词修辞的诗歌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