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93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与普通买卖合同相比,其独特之处仅在于标的物先行给付和价款分期偿付,而在所有权的转移与风险责任的承担等方面,除非有特别约定,否则与普通买卖合同并无不同.就买受人而言,其权利往往会因实力雄厚的出卖人在订立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时附加一些不利的条款而受到侵害.但相比较而言,出卖人牺牲的利益和承受的风险要大一些,法律也应注重保护出卖人的权利.现在实践中大多在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采用所有权保留、期限利益丧失、合同解除等条款予以保护出卖人的权利,但出卖人借助合同、利用其优势地位侵害买受人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无论买卖双方订立何种条款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围绕的核心始终是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因此,确定双方在履行了分期付款买卖合同后所实施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效,首要的问题是确定分期付款买卖合同中期待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72.
追及效力与善意取得均为物权制度设计之必须,两种制度在发生冲突时如何平衡,历来为各国民法所关注并力求寻找解决的途径。针对该问题,阐述了两种制度冲突平衡机制的构建,分析论证了两种制度冲突平衡机制的价值取向,提出了与平衡机制有关的疑难问题及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3.
现行立法与司法解释对保证期间的规定存在矛盾,保证期间既非除斥期间、也非诉讼时效,也非所谓的失权期间。保证期间的性质为附期限法律行为所附的解除期限。  相似文献   
74.
《回遮蒙古之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巴·洛追坚赞撰写的兼具历史与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也是研究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的一部重要文献。索多巴在文章“缘起”部分交代其写作意图为给宁玛派争光、激励后辈“回遮蒙古”人士、从而利益佛法等。通读《回遮蒙古之历史》,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发现索多巴撰写《回遮蒙古之历史》的真正意图是,讴歌自己的“光辉事迹”即给自己写“圣传”、使自己的咒术合理化、为自己做辩护等。  相似文献   
75.
76.
诗词书画     
《老年人》2014,(8)
正~~  相似文献   
77.
五代十国诸政权多由藩镇建国的过程,是为“方镇为国”,其中朱温建梁的过程最具代表性。后梁建立前,朱温所统藩镇分为直辖镇、属镇、附镇三种。直辖镇即朱温为节度使的藩镇,属镇即朱温部将、子弟为节度使的藩镇,附镇为依附势力,其节帅并非朱温选任。朱温直辖四镇,以元帅府统率四镇军事力量,由裴迪统一管理四镇军事以外的大多数事务,将四镇力量凝聚起来,既便于强化对内控制,也有利于对外扩张。同时四镇内部集权体制的建立,为代唐建国提供了条件。因此,朱温直辖四镇是从方镇向新朝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78.
79.
王正阳 《现代妇女》2014,(6):113-113
新《刑事诉讼法》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增加了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使对未成年人罪犯应轻型化刑事司法理念得到确定。这可以说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有关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此次刑诉法修改更加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0.
孝在西周时多在祭祀用语中出现,其使用大致经历了由生前的孝养到死后的祭祀、由物质的供养到精神的遵循的过程。孝在西周时的使用对象大多为死去的父祖,但也存在例外。西周时孝的出现及其与祖先祭祀的结合是因为要维系日渐衰落的宗法制;另外孝作为一种普遍的家庭伦理也由于下层庶民个体家庭的独立趋势而有所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