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谭晓明 《天府新论》2007,(Z1):218-220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石,庄子所有美学思想都是建立在“逍遥游”之上的。“逍遥游”一词在庄子笔下,得到质的飞跃,赋予其全新的涵义,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从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极大的影响了以后的哲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82.
以象来观照庄子的逍遥游,就是通过解读庄子书中的寓言来求得其隐含的寓旨性。以象来言说的方式与庄子的哲学智慧互为表里,一方面,庄子“道”的隐含是寻常认知语言所无法描述的;另一方面,象的意象的确立正好比言语更接近“道”。由意—象—言,是庄子选择的方式,由言—象—意,是读者进入庄子思维的方式。庄子的鲲鹏变形,翱翔九万里,进入逍遥游的境界,背后包含着深刻的修炼功夫,所谓无功、无名、无己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要经历摆脱外在和内在诱惑的蜕变,其逍遥游的归宿有着一种厚重的担当。  相似文献   
83.
张静 《船山学刊》2004,(2):121-125
对《庄子·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辨”历来有着不同的解释,这分歧引申出对《庄子》的矛盾理解;这一矛盾可以置疑:《逍遥游》和《齐物论》是否体现出庄子思想体系的明显的悖论,还是庄子自身的思想并不存在一个体系;由这一悖论出发,可以阐发出截然不同的游世的人生哲学和超越的美学,审美超越的意义在于对束缚自我现实的否定和对自由境界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84.
"游"是中国传统文论中的一个独特范畴,孔子"游于艺"的仁学,庄子"逍遥游"的道学,因视域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差异,但其相生相补的审美理想与中国传统"游"的思想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儒、道生命观探讨"游"这一思想的渊源及其发展流变。  相似文献   
85.
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开篇,具有其它篇章所无法替代的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全书的独特作用,其地位大体相当于现代写作意义上的绪论。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阐发本书的主旨,二是交待本书的价值。围绕这两项内容庄子用取象言意的方法,选取了三十个左右"大者"意象,通过寓言、重言、卮言的表达方式绘制出两幅关于大者的浮雕群像。第一幅以大鹏南图为中心构制画面,揭示出逍遥游的实质:通过知的觉悟,摆脱现象界的羁绊,接近并皈依本体界,并最终达到"道通为一"境界。第二幅画面以大瓠和大樗为中心构制画面,提示出庄子言的价值:无用之用乃大用。两幅画面合在一起正是《逍遥游》的玄机:大者之游与大者之用的双重意蕴。  相似文献   
86.
逍遥游》从标题到结构,从内容到结尾,就是讲无为、无用以处事。  相似文献   
87.
游的活动古已有之,但只有庄子将它发展为一种自由精神,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之“游”的基本内涵是心与道冥合,同一于无而逍遥自得,自由自在。逍遥是其价值指向,逍遥游是一种诗化自由。  相似文献   
88.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也是庄子自由思想的集中代表。庄子在《逍遥游》中抒发了对自由大胆而热烈的追求,他主张解脱精神枷锁,以开放的心灵去认识世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借鉴庄子的“逍遥游”精神,可以让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求心理平衡,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9.
鲲鹏寓言作为脍炙人口的故事,在《庄子·逍遥游》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细节和意蕴不尽相同。以《逍遥游》篇为中心,细致解读鲲鹏寓言的深层内涵和意旨,以期深化人们对于庄子逍遥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0.
梁娟 《学术论坛》2008,31(3):178-181
"逍遥"是庄子所向往的超越物我、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最高人生境界,这种境界不仅体现在<庄子>的文本结构中,还体现在其"三言"的言说方式中.作为卮言特性之一的"曼衍",无论从其内涵,还是其实际使用,都可以说是"逍遥"境界的另一种写照.<逍遥游>篇中,庄子对"逍遥无待"的至高人生境界的追求,正是在这种不拘常规演变的"以卮言为曼衍"的言说方式中得到了实现.因此,"逍遥"和"曼衍"是庄子最高人生境界的不同表述和在不同层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