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中国近代,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上海等几十个地区为通商口岸。列强在这些地区侵犯中国主权,开设邮局,经营邮递业务。赫德为挽回中国主权,与列强进行了长期的有理、有利、有节的抗争,使中国近代邮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出一重要贡献,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2.
徐峰 《北方论丛》2008,(2):78-82
城市化是近代工业影响带动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前,中国国内近代工业已经产生并有所发展,但还不足以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提供强力的动力支撑。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最先是由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启动的。这种商业具有工业化的背景,它不是以中国国内近代工业为基础,而是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这是中国对外开埠通商,纳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陈肯 《快乐青春》2014,(7):59-61
梁山伯接到圣旨,带着家丁,前去郧县上任——这里所说的郧县,就是现在的浙江鄞州,以前的鄞县。 郧县自古就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可惜前任县令是个大蛀虫,每天花天酒地,不务正业,把政事搞得乱七八糟,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西部内陆边疆通商口岸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论析了以往较少论及的近代中国西部内陆边疆的通商口岸及其与所在地区的互动关系,指出近代中国东西部的商埠及其货物流通和商贸交易呈现很大差异,受各种因素制约,西部内陆边疆通商口岸的对外贸易和口岸经济一直未有很大起色,对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也难有如东部口岸那般较明显的促进和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欧洲现代艺术家对庸俗的布尔乔亚现代性的反抗,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精神带有深深的都市物质烙印.由于上海特殊的通商口岸体制,中国唯美-颓废作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外来文化的殖民性而预设一个理想化的西方来置换中国的现实,以审美幻想抽干资本的本质,以第一世界的绚烂外表取代第三世界的现实存在.他们笔下都市的双重魅惑——商品和女性——代表了一种对现实的中国的精神补偿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及列强的侵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问题是直接涉及条约权利受益范围的重要问题。澄清这一问题 ,有助于更清晰地解读和评论在通商口岸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列强看来 ,《天津条约》订立以后 ,通商口岸的范围已扩大到一百里以内。按本文的考察 ,通商口岸的范围应以英国公使德庇时、驻沪领事巴富尔与苏松太道宫慕久的约定和照会为准 ,“以早出晚归 ,不准在外过夜为断。”著名国际法学家威罗贝认为 ,“关于条约口岸的范围 ,没有一个条约是明确的。”相对于列强单方面按一百里范围解释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而言 ,威罗贝的说法更近乎有关条约的真实。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绝不是一百里 ,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17.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租界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严重侵害了中国的主权。可是谁知道它的出现,竟然是一名英国领事和一名中国地方官交易的结果。英领事“挤”进上海城《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条约签订之初,散居在上海的英国商人和传教士只有25人。但参加条约签订的英国侵略军头子璞鼎查却认定中英贸易会迅速增长,来华英国人将大幅增加。于是,他决定预选英国人在上海的居留区。1842年12月,璞鼎查推荐巴富尔上尉为首任英国驻  相似文献   
18.
张永帅 《兰州学刊》2010,(8):191-194
通商口岸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分布不均和各区域通商口岸地位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中国近代区域经济现代化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除了现实原因,东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口岸的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李玉 《中华魂》2014,(10):31-33
正19世纪80年代初,在上海发生了近代中国第一次股市风潮,其成因及影响发人深省。上海股市渐趋火热晚清上海股票买卖源于中国商人对洋行股票的认购。1872年(同治十一年)轮船招商局创立,成为第一家发行股票的中国企业。四年后,开平煤矿也向社会募股。继之,上海机器织布局、平泉铜矿、荆门煤铁矿等企业陆续创立,均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募集资本,其股票也在市面交易,上海华股市场逐渐形成。1882年(光绪八年)6月9日,招商局面额100两的股  相似文献   
20.
徐凯希 《江汉论坛》2003,3(7):78-81
甲午战争后,在外国资本入侵和国内商品经济缓慢发展的双重刺激下,地处川楚贸易枢要之区的沙市经济开始出现明显变化.一方面,它逐步丧失了原有的自然发展状态,被纳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则摆脱了以往发展的相对迟缓,增加了许多近代化的时代特征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近代沙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随之而来的是商人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以及传统商人组织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