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将主要通过劳务市场就业 ,这种就业的非定向性 ,要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是单一专业性的 ,而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尤其要有较好的道德素质和规范的道德行为。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上 ,出现许多分离现象 ,所以应当加强大学生道德观念的教育和道德行为的控制。一、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分离走向通过多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比较正确的道德观念 ,但目前在大学生中出现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相分离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一 )大学生道德…  相似文献   
102.
一个有能力的人。若丧失了道德价值观,那对社会来说,是更严重的灾难。因此,我们应鼓励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在提升个人学历和辨别是非能力的同时,也提升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3.
古文化 《理论界》2008,(6):160-162
本文主要分析了人们利益之间的矛盾与损人利己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关系,以及损人利己思想自发形成的机制。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这是损人利己思想产生和存在的客观基础。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从总体上说,人们根本利益的一致性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如果人们不能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就可能会自发地产生损人利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当前我们进行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4.
张继军 《学术交流》2006,(11):34-37
“德”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遍观念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人们对于“德”之观念的自觉使用使得“德”字成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核心概念,“德”的观念亦由此而构成了中国早期精神世界的基本源头,标志着传统礼乐文化的开始。一般认为“德”字始于周初,作为观念形态的“德”的涵义是较为宽泛的,它既代表某种高尚的品格和以此为心理基础的行为,又表示拥有这种品格或行为的人,同时还可以指代不包含价值属性的一般心理状态,甚至还具有了广泛意义上的“礼”的涵义。“德”之观念的产生体现了人类对自我世界有序化的理性认识和自觉追求,在此基础上,“德”由观念形态逐步上升为规范形态,周代所开创的礼乐文化亦由此而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05.
在古代蒙古族社会 ,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的精神力量主要是上天崇拜和祖先崇拜。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 ,维护社会道德的精神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佛教伦理思想完全改变了旧时蒙古人的道德结构 ,使蒙古人他律性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律性的道德规范。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藏传佛教因果报应说作了对比 ,分析和揭示了佛教道德思想在蒙古人中传播的过程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邓小平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突出地体现在他对爱国主义思想的一系列精辟论述中,而且鲜明地体现在他全面深刻地论述了道德和物质利益原则问题,论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7.
浪沙  陶子 《现代妇女》2005,(8):18-19
29岁的覃怡于2004年10月与男友赵宇举行了婚礼。然而,蜜月还没过完,覃怡感到自己的身体上出现了某种异常的反应,一个月后当她在惊恐中赶到医院进行检查时,被确诊为感染上了严重的性病……  相似文献   
108.
张万花 《职业时空》2005,(10):20-21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所从事的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的“工程师”的教师,其职业道德已经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高校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师德师风方面均程度不同地显露出一些不足,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吴旻 《决策探索》2007,(10):32-33
一、传统诚信与当代诚信 诚信是道德观念,它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含义不同,互训互释. "诚",主要指人真实无欺的品行和做人原则.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诚",在传统道德中的含义就是:诚实无妄,人己不欺.  相似文献   
110.
论网络文化及其矛盾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普及显著地改变了人类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环境,并对传统的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法则提出了挑战。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对其价值、功能上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矛盾性,以及网络文化对其人们价值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