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确立有力地促进了人们道德观念的更新,在功利观上,由重义轻利变为义利并重;在公私观上,由崇公抑私变为公私并重;在贫富观上,由安贫乐道、平均主义变为勤劳致富;在消费观上,由紧缩消费变为适当消费.这些道德观念的更新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反过来,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对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完全确立和健康运行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一、现状分析当前中学生认知主流是向上的。绝大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是积极的,健康的,道德情感高尚,是非分明,意志力强,行为习惯良好。在对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中有98.5%的学生把爱国  相似文献   
43.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知的目的在于行,激发道德行为作为品德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4.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伦理观念是人性的共鸣。尊师重教,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老师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曾经与天地同列,可以想见其备受中国人尊敬的程度。但如今的校园,似乎已不再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殴打老师、逃学、自暴自弃现象时有发生,传统道德观念和现行的教育制度正在经受着考验,是与非、道德与不道德、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在年轻的一代心中已变得越来越模糊。[编者按]  相似文献   
45.
46.
论网络时代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ternet作为一种新文明,它既是一种技术手段,更表现为一种新的文化特征。它对道德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它使以往社会形态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冲击,悄无声息地改变着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结构和价值观念。道德教育要适应网络发展,就必须着手构建网络伦理道德,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提高信息过滤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7.
正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也就是说教材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充分激活而成为学生的发展资源。这个"激活"的过程需要教师摒弃"教教材"的思路,确立起自己作为教材开发的主体意识,学会"用教材教"。新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努力成为课程开发者。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对教学目标的解读,对教材的深入了解,结合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教材,改编教材,甚至是开发教材,让教材在教学的生命体中"活"起来。与《品德与社会》亲密接触后,我对于教材的利用和处理也有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8.
谦让的学问     
以谦让为美德,由来甚为久远。《周易》有《谦》卦;《尚书》云:“满招损,谦受益。”《老子》反复以水为喻,赞扬水能处下,居众人之所恶,也包涵这一层意思。人们对很多传统道德观念持批判态度,但恐怕很少有人对;谦让精神表示质疑。  相似文献   
49.
独龙族风情     
彭义良 《民族论坛》2006,(5):F0004-F0004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人口约5800多人,千百年来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与优良淳朴的道德观念。独龙族风情@彭义良  相似文献   
50.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改变了几十年来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及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也出现了分离现象。本文通过在校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表现,论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在协调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