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85篇
社会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最美的花     
国王命令一个大臣建造一座花园,并在园里栽种世上最美的花。大臣领命,马上大兴土木,派人到世界各地寻找最美的花。很快,花园建成,手下也将从世界各地挑选好的鲜花运了回来。  相似文献   
32.
后蜀高祖孟知祥临终时,选择了勋臣赵季良、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李仁罕、侯弘实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尚当冲龄的幼君孟昶,此6人均曾为后蜀的建国立过不世之功。但孟昶即位后为了加强皇权,和旧臣展开了持久的权力争夺,导致了旧臣们政治命运的升降沉浮。他们或被杀或被罢(当然也有的得以善终),直至完全淡出政治舞台;而孟昶则起用了一批毫无政治远见的新贵,他们的一连串的决策失误无疑加速了后蜀的衰亡。  相似文献   
33.
李文海 《中华魂》2012,(8):25-26
在关于整饰吏治的问题上,清代从最高封建统治者到一般社会舆论,普遍强调高官在倡廉肃贪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在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构变迁过程中,邮传部(交通部、铁道部)与各铁路管理局(监督局)之间关系的变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以往学者对此研究不多,本文将以部、局关系变动为视角,对1886—1937年间中国铁路管理机构的变迁过程进行考察,认为部、局之间垂直隶属关系的确立,不仅为部、局、站(段)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且对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5.
敏思 《领导文萃》2008,(20):107-111
晚清,可谓是政局险恶,政坛险恶,人心也险恶,在这“三险”中做官能混个善始善终,实在是件很牛很不易的事,能达到这一点的高官寥寥可数,王文韶当属圆满。王文韶当过湖南巡抚、云贵总督,也曾在总理衙门当差。尚书、大学士的帽子都带过,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大印拿过,军机也进过,不可谓不显赫。可王大人在近代史上留下的脚印却很清浅,人们对他的评论也不温不火,无大褒亦无大贬。何解?此人善于做官强过善于做事也。  相似文献   
36.
皇帝也贪财     
侃柴 《决策与信息》2008,(11):54-56
明朝万历帝爱财,史家已有定论。即使在这位享国48年的皇帝健在时,手下一些不怕死的大臣如雒于仁在奏折中亦直言不讳地指责他贪财好货,难道皇帝还需要贪财吗?天子富有四海、不必贪财好货,这说法看起来不错,然而经不起推敲。理论上万历帝富有四海,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说法而非真正法律意义上拥有物权。  相似文献   
37.
敏思博客 《领导文萃》2009,(11):109-112
在古代上层社会生活习俗里,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香囊”。实际上,不仅是在上层社会,连普通百姓,文人武士皆携香,闻香远不止现今的识女人这般简单。携香是美自身敬他人的一种习俗.嘴里嚼块口香糖在古代也曾是礼。  相似文献   
38.
王晓云 《西藏研究》2022,(1):131-140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驻藏大臣衙门主要是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处理藏内各类事务的公署,除此,其衙门还兼有休闲、娱乐等其他活动场所的功能。驻藏大臣衙门的文学活动,主要是驻藏正、副大臣与僚属在繁杂的公务之余,以衙门为中心开展的诗作唱和、诗文品鉴、作品刊印等活动。通过此类文学活动,既可打发闲散时光,沟通情感、砥砺精神;又可锻炼驻藏官员的文学素养,促进清代汉语西藏题材文学的发展。而时,由于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在藏时间长,对其人文、物候感受深切,通过此类文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咏藏诗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39.
两京地区人文自然环境与北宋大臣的致仕卒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诸多大臣皆有任职东京开封、西京洛阳的经历 ,熟悉、习惯两京生活 ;物质与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两京地区 ,最宜于文士出身的官员居住 ;宋廷重儒右文 ,文臣经济优裕 ,在两京添置园宅以备退居 ;就近关注国事 ,亦见系心朝政的情怀。由于退老而定居两京一带 ,故不少大臣卒葬于此 ,并未归葬故乡。洛阳为九朝故都 ,北邙山上有历代王侯公卿的陵墓。这一带土质亦宜于安葬。巩县为北宋皇陵所在地 ,大臣死后陪葬是莫大荣幸。就恋恋君父而言 ,卒葬两京一带属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0.
汪凤藻是从同文馆中走出的使日大臣。在汪凤藻身上,中西文化交汇,却不能更好地融合。他受过系统的西学教育,热衷于翻译西学著作,努力让国内了解西方世界;出洋担任公使,试图通过外交使清政府逐步自强。然而,他又受到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的浸染,难以摆脱所处时代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