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一次也未谋面郭沫若所读的鲁迅第一篇小说是《头发的故事》,那是192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一篇文章。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的中国近代小说"。他对这篇小说乃至鲁迅的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当时很佩服他,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学史书的目录和正文中可以看出,建国后《女神》的文学史书写方式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不重视介绍《女神》文本、政治话语强盛的时期和立足于文本、摆脱意识形态色彩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的发展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即对《女神》版本差异的忽视、对大量作品的忽视、对《女神》“五四”时代精神的过度强调.这些问题对《女神》的文学史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扭曲,威胁到文学史的研究和教学,因此必须予以指出并清理.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中国学界呈现出对郭沫若的“两极评价”.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术现象,但学界一直缺乏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郭沫若的“两极评价”现象反映出一些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不足,具体表现为主观性和片面性影响了学术评价的科学立场;漠视研究对象的独特性与复杂性影响了学术评价的科学态度;割裂个体与历史的联系也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对郭沫若的评价,既要贯彻历史主义,也要发掘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郭沫若研究中最迫切的课题是揭示郭沫若这一“球型天才”的创造之谜。郭沫若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泛神论”与其说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不如说是他的诗性思维方式。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生长点 ,“返祖”意识与当代意识构成郭沫若创造性思维体系中“叩其两端”的运思方式。从创造学的角度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它呈现出整体性、运动性、开放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带着对传统文化的“先见”走向世界的。他通过对传统文化哲学的体悟与主动追求,使传统文化精神获得了新的理解,从而构建起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泛神论等哲学思想只是使“天人合一”思想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一个表达方式而已。  相似文献   
16.
施蛰存的<阿褴公主>与郭沫若的<孔雀胆>题材相同而大异其趣:<阿褴公主>注重市民趣味,把英雄传奇解构为世俗人生;<孔雀胆>强调政治功利,把爱情悲剧升华为"献给现实的蟠桃".二者的差异表现了现代文学的两种不同倾向:体闲与功利.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历来关注原始思维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女神》中代表作"鼓舞调"与"回环调"两类诗体结构是在原始诗歌"反复体"与"叠句体"基础上的扩充互渗而成.《女神》中的两大基本意象大海与太阳,其内在结构也是互渗的,并且与诗歌形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渗导致了郭沫若个性的极度扩张的同时,更导致了对个性的消融.  相似文献   
18.
主张通过男女人格的互补与共建来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自由高效发展,这是女权主义的创造性见解。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郭沫若,是女权主义这一主张的赞同者。他的历史剧所揭示的人格建设观,具体内涵包括:男性应当向女性学习人格,女性应当向男性学习人格,男女应当共同追求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描述了蜀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自西汉始是指儒学在蜀地的传播,北宋以"苏学"为代表形成学术特色,晚清成为经学研究的中心,"重文史"和"崇实学"是两大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郭沫若的所受教育、性格养成、思维方式等,分析了蜀学文化传统对郭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热与冷 在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中,郭沫若研究目前的状况基本上可以用一个冷字来概括.这既是相对于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其他许多研究方向而言,也是相对于郭沫若研究曾经有过的热烈局面而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