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30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说指向对生命冲动、个性舒展和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强烈关注,他以生命哲学为基点建立的“生命的文学”观在郭沫若这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应。但郭沫若与厨川白村对于“生命的文学”的具体内涵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吸收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郭沫若早期文学观的形成既与厨川白村的文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多的则是与五四启蒙思潮的共振。  相似文献   
92.
郭沫若和容庚这两位学术巨擘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间彼此互致论学书简,曾经是学术界广为传诵的佳话.现存二老论学书简七十余通(包括郭沫若致容庚书简六十通和容庚致郭沫若部分书简十三通),虽非完璧,亦堪称遗珠,弥足珍贵.最近,容庚先生的后人决定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捐献给国家,并建议有关单位按原件影印出版,嘉惠学林.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物不但是郭、容二老友谊的象征,也是他们近半个世纪学术交往的实录,人们更可以从中解读这两位学术巨擘是如何从互不相识的"未知友"发展成为在古文字研究上彼此息息相通的学术知音的.  相似文献   
9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2,(7):134-135
《敬畏历史》虞云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这是一部以史学为主要话题的读书札记和人文随笔,收文五十余篇。这些文章大抵写于最近十年间,与人们当下的精神视野和危机意识有着深度契合。书中若干涉及史学人物的篇什尤为可读,言诠其人其书,犹如层层剥笋。如郭沫若之于秦始皇、吴晗之于朱元璋与海瑞、任  相似文献   
94.
95.
郭沫若"两极评价"的再思考》是魏建为"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而作的一篇论文,但文中讨论的问题,无论对于郭沫若,还是对于郭沫若研究而言,似乎都是个有些无奈的话题。  相似文献   
96.
《四川省情》2008,(3):F0004-F0004
一代文豪郭沫若故里沙湾,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南宋淳熙四年,著名诗人,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畅游峨眉山、二  相似文献   
97.
文学史上屈宋并称,二人的文学创作开辞赋之先河,受到历代文学家的景仰。但是人们对屈原及其作品特别是《离骚》赞誉有加,而与《离骚》有着相同精神实质的《九辩》却由于某些原因被打入冷宫,作者宋玉也因为某些学者的偏见而受到不公正评价。文章力求从精神思想方面探讨《离骚》与《九辩》的主题,说明二者都是文学史上的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98.
郭沫若除了是公认的悲剧作家外 ,还是一位合格的喜剧作家。他的历史喜剧《蔡文姬》和《武则天》 ,究竟有没有喜剧精神 ?符不符合喜剧的美学特征 ?有别于他人对此问题的歧见、回避 ,笔者的看法是肯定的。其内涵主要包括 :人物性格的刻画富有喜剧精神 ,矛盾冲突的处理传达喜剧精神 ,戏剧情节的建构体现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99.
郭沫若早期诗学观中,文学的本质是“诗”,也就是“有节奏的情绪表现”,这对于理解他早期的历史剧来说,这是根本起点。本文正是试图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对郭沫若早期的历史剧做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诠释,以“情绪”的表现为目的来解析历史剧的题材、情节、人物和结构,以图对郭沫若的早期史剧做出较为切合艺术自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0.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郭沫若的诗歌都有着至深的影响。郭沫若恰逢“五四”运动那狂飙突进的特殊时期,中外文化的素养在其诗歌创作中找到了突破口,他因此把现代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