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83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2687篇
劳动科学   84篇
民族学   58篇
人才学   142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2555篇
理论方法论   488篇
综合类   4866篇
社会学   468篇
统计学   986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04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834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700篇
  2009年   937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16篇
  2003年   423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88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 ,我国加入WTO ,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企业购并行为 ,急需法律来规范。针对我国企业购并立法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实践采取的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而没有选择至下而上的自发的诱致型制度变迁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制度变迁模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是合理和正当的。  相似文献   
53.
54.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一直是金融领域中的一个难解之谜。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封闭式基金为对象,实证检验了西方广为接受的投资者情绪假说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并不是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5.
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论坛”于2005年月12月17日在广西大学举行。会议围绕“中国-东盟产业与金融合作问题”与“中国-东盟区域合作问题”两个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有100多位研究中国-东盟领域的中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如孙琬钟、陆建人、张玉安、许宁宁、宋镇照(台湾地区)、阮金宝(越南)等等。首届“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论坛”剪影  相似文献   
56.
1.利率管制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中国的农村非正规金融之所以存在,更多的是因为政府选择金融抑制的结果,源于利率管制下的定向信贷配给以及政府在金融资源分配中的所有制偏向和制度歧视。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很难依靠有组织的银行信贷和股票发行抓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使其对体制外资本市场有强烈的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57.
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高的优点受到各国银行的青睐,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建设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建设银行大力推进和发展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尤为重要。现针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对于国内外先进银行经验加快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步伐,加快建设银行战略转型、改变业务发展方式,向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8.
一、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即是指金融机构为生存、发展和迎合客户的需要而创造的新的金融产品、新的金融交易方式以及新的金融市场和新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金融创新的目的是盈利和效率;金融创新的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要组合,即收益性、流动性、安全性的重新组合;金融创新的表现形式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活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获得一定的发展,80年代风靡全球,形成金融创新的浪潮.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创新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传播.  相似文献   
59.
一人公司是公司立法不能回避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中国法律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相关立法十分简单,缺陷明显: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欠缺;股东资格歧视;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这些缺陷对一人公司的实践十分不利,因此,必须从一人公司的设立、运营和责任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0.
杜承彪  叶朋 《理论界》2004,(6):143-144
公司是按照权力制衡的宪政模式建立起来的,其正常运行是依靠股东行使权利和公司管理机构行使职权实现的。但权利制衡有时会导致公司不能作出任何决策和行动。如果两个股东或者两个小集团相互制约,使对方都不可能有效地控制,就会出现公司僵局的结果。僵局可能发生在股东之间,也可能发生在董事之间。如果股东陷入僵局,公司能在现任董事领导下继续经营,通常的规则是董事为公司服务到有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