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40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金陵(南京)与广陵(扬州)同为对唐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江南城市,这在唐诗中表现得颇为充分.在六朝末年金陵被毁后,广陵历史性崛起,于是六朝金陵的繁华逐步过渡为唐代广陵的繁华.以唐诗为观照点,可见出描写金陵与广陵的作品在吟咏内容、情感意向等多方面的不同.诗作对两城的不同展示,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从金陵到广陵的文学演进,同时,这一典型的文化现象也使我们从新的角度得以观察江南城市文化的变迁轨迹以及城市发展与诗歌表现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32.
地名是凝结着历史记忆且能激发语词联想的文化符号,典型如金陵有数十种别称,并且因其不同的语词特点、典故来源、称名性质构成复杂而庞大的表意系统。其中,“金陵”一称影响最大,“秣陵”因构词法相似而与之成为成对地名,受语言机制、历史情境、现实事件等多重因素作用,衍化出不同的意象偏好、题材选择与情感色彩。地名丰富化与金陵组诗规模化同步,文化内涵的累积使诗境更加饱满,但也因此陷入典故繁复、意象空洞的创作困境。明清时期,“孝陵”作为极具象征意味的新地标使怀古诗更具临场感,相似的词形使其得以部分继承“金陵”“秣陵”的表达传统而没有宋代以来金陵怀古诗肤廓之弊。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的关键词类型,以地名为远读的切入口,还原背后的历史空间、诗人心态,对古代文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3.
辛弃疾有登高词三十余首,在其六百余首的创作总量中不为多,却佳作迭出,本文通过分析其金陵怀古词和京口怀古词,总结其登高词的特征,从而探究辛弃疾登高词对登高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