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古代舞蹈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与中国古代其他艺术一样,都属于"线的艺术".中国古代舞蹈腾蛟起凤般的动作,拧、曲、圆、倾的造型与细腰构成的舞姿,以修袖、长裾为特征的服饰,以及通于音乐和书法的节奏等方面都表现出线性意识和线性特性,其具有四个方面的审美特性,即流美、阴柔、飘逸、韵律.中国古代舞蹈线性特征的形成既与龙凤崇拜有关,又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类型、民族心理、儒家哲学、男尊女卑的意识以及舞蹈的功用等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22.
程勇真 《殷都学刊》2009,30(1):144-147
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的美学范畴,阴柔美呈现出和阳刚美典型不同的风格.阴柔美的形成不仅和父权制文化、道家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更和女性的性意识有着更为内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基建于性意识之上的性别意识的觉醒,女性才表现出不同于男性的阴柔美.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黄帝十二律、京房六十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蔡元定十八律、朱载堉十二平均律等传统学的推算法则、检摄手段的简略分析,引发出中国古典乐制对宇宙时空意识、生命意味、自由精神的执著追求。吕律的确定取诸自然、又归诸自然、融诸自然,律数与历数自古合为一篇,从根本上意味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契合。  相似文献   
24.
在《诗品》研究史上,本文第一次提出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诗品》。认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易经》的观念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他把天地人文视为一体,又以天地为纲,确立阳刚、阴柔为诗歌的两大美系,还取象以四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  相似文献   
25.
中国书法文化充分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思维及其精神特征,与中华民族具有尊道重德、贵和尚中、偏向阴柔、运用心智等主要特征的处世性格有着不能剥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6.
27.
《周易》中丰富的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易传》中.《易传》包括解释卦辞、爻辞的七种文辞: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共十篇.在《易经》发展到《易传》的这几百年里,它将儒家关注的“仁”道,扩展为天道、地道、人道的广泛思考,使其对人格美的弘扬成为《易传》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8.
胡子在中国古代大多数时期是男性美的标志之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胡子却颇受众人冷落。男子无须或少须的阴柔之美逐渐得到魏晋南北朝人的青睐。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男宠受宠、宦官势力膨胀以及少年玄学家的崛起有关。  相似文献   
29.
长期以来,男子的美被主流社会看做是一种“特殊”、“边缘”的美,但在消费主义的鼓动下,对男性美的强调开始凸显。这预示着男性追求美的声音也将越来越明确,从而必然使男性气概呈现出多样化。  相似文献   
30.
2 0世纪的女性文学可分为五个时期 ,即“五四”时期 ,30至 4 0年代时期 ,5 0至 70年代时期 ,80年代以后的新时期以及 90年代时期。从各个不同时期的具体创作入手 ,探讨了女性文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审美特征 ,以及它在2 0世纪的整体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