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元幹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的一位重要词人。他的词全面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和情志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其词现存180多首,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豪壮悲愤的阳刚美、婉约妩秀的阴柔美、情景交融的境界美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2.
文学是一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在其创作过程中特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也会通过作家的审美而对共产生深刻的影响。隋唐以前,中国经历了三百馀年的南北政权对峙时期,政治的分裂与军事的对抗,使南北地区文学创作处于隔离封闭状态,双方各自强化并发展了本地域的审美林征:北地崇阳刚之气,南方尚阴柔之风。隋朝年祚较短,而由唐王朝巩固并发展了政治统一的局面,从而使南北文学各自强化发展的两种审美风尚渐趋融合。总的来说,盛唐诗歌融南北双方发展到极致的两种美于一体,以刚健质实为其骨,以柔婉华丽为其联,两者相依互补,形成了盛唐之音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3.
许华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0):68-69,107
从对姚鼐文论和山水游记的研究中发现,桐城派散文集大成者姚鼐在方苞、刘大槐文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桐城派散文理论。而他对文章风格的论述不仅是对传统文章风格论的总结,更是一种发展和创新。这集中体现在《复鲁絮非书》和《海愚诗钞序》两篇散文中。姚鼐认为,文章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并且二者不可偏废,不过在阳刚阴柔之间,他更推崇阳刚。姚鼐的文学创作整体偏向阴柔,但他创作的山水游记,如《登泰山记》等却独树一帜,或以阳刚见长,或以阴柔著称,总体上是刚中含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藉此,姚鼐及桐城派散文的影响不断扩大,并得以享誉清代文坛200年。  相似文献   
34.
在《诗品》研究史上,本文第一次提出用《易经》来解释《二十四诗品》。认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是以《易经》的观念作为它的思想体系的,他把天地人文视为一体,又以天地为纲,确立阳刚、阴柔为诗歌的两大美系,还取象以四时,以二十四节气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  相似文献   
35.
朱光潜是桐城人,与桐城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学理联系。具体表现为,对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因声求气理论和阳刚阴柔诸理论均有全面的继承和发展。某种程度上,这种继承和发展,为中国现代学术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即:立足传统,面向现代,融会中西。  相似文献   
36.
郗吉堂 《河北学刊》2004,24(3):192-194
黄绮卓越的书法艺术表现在,他把千余年来被禁锢于冰冷线条中的书法之象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的自由审美精神的显现形式。其书法形象就其本体意义而言是意象造型,即在形象思维作用下激活汉字中象的意味,实现审美。黄绮书法对形式要求特别强烈,其书法的结构性线条实现了线与象的统一,使对书法的审美自觉地集中于书法形式自身。由于形式承载着巨大的审美信息,黄绮书法极重视形式感因素的对立统一,阳刚美与阴柔美既各有明显特征又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这使审美书法获得了最充分的审美品格,也使审美书法获得了一个理想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37.
阴柔人格     
房向东 《领导文萃》2009,(17):130-131
鲁迅先生有一段名言: 防被欺。 自称盗贼的无需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而已集·小杂感》)  相似文献   
38.
雨潭  沙沙 《女性大世界》2004,(12):60-63
爱上女主播的改变日志 非常突然的事。一个欢快泼辣伶牙俐齿的小姑娘.突然间出现在另一档完全迥异的节目里,摇身一变,睿智而知性,尖锐且犀利。娓娓道来的,全是那些坚硬铿锵的证券财经资讯.形式却温婉柔软。这是1998年新鲜出炉的《证券无限周刊》。一个北京观众熟悉的面孔带着一套北京观众陌生的节目出现在北京电视台.观众依然喜欢这个《北京特快》里年纪轻轻的女孩儿.  相似文献   
39.
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对高适的送别诗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挖掘 ,把一个有情有义有才有智的高适 ,把一个融合阴柔之美与阳刚之气的诗人高适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0.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一种阳刚风格的作品,而《山乡巨变》则体现出一种阴柔的风格。作家的两部长篇小说艺术风格为何截然不同? 单从作品的题材和描写的不同内容来解释是不够的,其更深刻的原因在于:写作的时代不同,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自然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同。其实,从周立波的个性和情趣来看,他更擅长于阴柔风格作品的创作。周立波在艺术创作上坚持不断地探索和追求,《山乡巨变》则是作家艺术风格成熟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