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267篇
社会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古代辩证法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肥沃壤土,在长期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入探究,客观把握中国古代辩证法演进的基本特征,这对于发掘和扬弃这份宝贵的思想遗产,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的哲学繁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颇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2.
《办公室业务》2021,(4):F0002-F0002,F0003,F0004
黄库,湖南资兴人,生于1957,教育世家,笔名狮吼龙吟,斋号墨极堂。中共党员,曾下乡插队。系书法家、书法理论家、诗人、学者、辞书编纂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授予奖章(勋章)。2015年成立黄库艺术研究会;2019年登上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2020年被授予"榜样艺术人物"等多个荣誉称号;2021年1月在北京成立"黄库美术馆"。黄库通过运用独创的"阴阳辩证审美造型"理论和"格书"方法,使书法作品千姿百态,意象非凡,美不胜收。所创造的"意书",是一种全新的书法风格体系,自成一派。  相似文献   
93.
《周易》把天、地、人并列力宇宙的三项基本事物,其中人处于中心地位。人类和万物由天地产生,普遍具有天地的结构特点和主从关系。天地、万物的结构是阴阳平衡的,这为发展总体上的阴阳平衡奠定了基础。爻、体、卦,万事万物,都是平衡时通而静,不平衡时穷而动。动是为了变通,变得通了就会静。这是一种平衡哲学,也可以叫重生主义,对人类活动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4.
气范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气论哲学,不仅是我国古代第一次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说明,而且也基本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基本模式。中国古代天文学、医学、文学、哲学的发展受气论哲学影响最深、最明显。  相似文献   
95.
用现代观点诠释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不同意认为《物色》篇位置排列“有误”的观点,认为目前的《物色》篇的位置暗含了社会与自然并列的思想。《物色》篇提出的“阴阳惨舒”说揭示了人的心理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同构对应”和“物我交感”,也说明了自然景物是文学本原之一。本文认为“阴阳惨舒”说、“联类不穷”说和“情往似赠”说等三说,可以看成中国古代“绿色”文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96.
第一推动力是伴随着宇宙大爆炸的发生一并出现的,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惯性力。第二推动力是在宇宙大爆炸后出现阴阳开合之时发生的,它既是为了抵御第一推动力的递减应运而生,又为宇宙间产生生命而提供了前提条件。阴阳两种物质在宇宙的某个特定的时空发生碰撞,一个物种便诞生了。伴随着生命的产生就出现了第三推动力。第三推动力的出现,既是阴阳两种物质赋予生命的运动形式,也是第二推动力向第三推动力部分转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
包括阴阳家在内的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这时代的精神脉息在于人们的终极眷注的重心从“命运”到“境界”或由“命”而“道”的转移。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了相当的“境界”意识或“道”的观念的阴阳家,与还不曾达到“道”的觉悟而处在“命”或“命运”感笼罩下的数术家显然不同,但没有疑问的是,阴阳家在先秦诸子中比任何其他一家都更大程度地承受了数术家的遗产。“五行”摄于“阴阳”,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生,也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胜。由重于五行相生而有“序四时之大顺”以倡说“月令”的阴阳家,由重于五行相胜而又有主张“阴阳运”以发明“终始五德”的阴阳家。前者与数术中的“天文”、“历谱”、“五行”的因缘更深些,后者中最具典型性的则是自成一家之言的邹衍的学说。“尚德”的价值取向使脱胎于数术的阴阳家不再置身于数术家,而其对于“有国者”的“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的寄望,则使其近于儒家之学却又有别于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之道;阴阳家在老子、孔子学说出现后重新回味了数术,但对“命”的再度眷注已是在对“道”的深切瞩望中。  相似文献   
98.
刚柔相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核心思想之一。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刚柔便与阴阳一起,成为周易哲学的核心,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末魏晋以来,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刚柔在《文心雕龙》等文论著作中屡被提及,从文气说进入到文体论。清代姚鼐把刚柔美学理论推向了高峰,不仅明确了阳刚、阴柔这两种美学的基本类型,还认为两者可以“糅而偏胜”、并行不废。在丰富的美学实践以及传统“中和”原则的影响下,纯刚、纯柔并不被推崇,“刚柔相济”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理想的审美追求,在书法、绘画、词曲等艺术门类中皆有丰富体现。  相似文献   
99.
学术界对于宋代宫廷绘画"大傩图",存在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认为"大傩图"所绘的并非远古大傩之事;一种是认为"大傩图"反映了宋代傩祭仪式歌舞的实际,是具有古傩意蕴的民间迎春社火队舞。实际上,以道家道教阴阳文化视之,宋代"大傩图"显然符合古代驱鬼逐疫、调和阴阳、祈求风调雨顺的民间祭祀傩仪的特征。本文以阴阳文化与祭祀仪式剧的关系入手,对宋代"大傩图"所要反映的核心思想进行论述,以探索古人绘题"大傩图"的根本原因或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先秦阴阳五行文化,系上古先民建构的一种关于宇宙万物普遍性法则的系统结构理论,并且逐渐成为阐发宇宙三才之道、建构整体意义世界的解释框架。当古人以阴阳五行解释框架来认知审美实践活动时,便形成了先秦时期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文化底蕴的"和合"美学观念。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文化及其"和合"美学观念,对于我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文学理论、艺术创作,尤其是音乐创作和理论批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传统文艺思想对于美与善、文与质、乐与悲、物与欲、音与心、礼与乐等关系的认识,都集中体现了先秦阴阳五行文化中的"和合"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