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8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文章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前、中期我国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及其实施效果,阐述了50年代后期民族问题方面的"左"倾错误,尤其是"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出台的背景及其危害,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纠正这一错误提法的经历。  相似文献   
22.
跨世纪的文学巨匠、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笔下作品中所描述的每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与遭遇,透射出19世纪末期英国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社会以及压抑人们情感的宗教信仰和虚假的婚姻制度的无情讽刺与揭露,并剖析了导致主人公悲惨遭遇与命运的深刻原因及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成长与生活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3.
一、“意识形态终结”论 属于全球化意识形态的还有“意识形态终结”论,虽然这一断言式的宣称在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的同名著作问世后而广为人知,但在他之前席尔斯(Edward Shis)、李普赛特(Seymour M.Lipset)等人就已对此做过论述。他们共同的看法是把意识形态视为情绪、情感的王国,容易被阶级斗争驱动、点燃,属于前现代社会的残存遗风,在现代化的西方社会已不再起作用,至少已失去其原来的意义了。譬如,贝尔在《意识形态的终结》一书中指出:  相似文献   
24.
朱佳木 《中华魂》2008,(11):5-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中心、重点的转移,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说三中全会是当代中国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从这个意义,而且仅仅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任何超出这个意义的解释。都有悖于这一转折的性质。换句话说,这一转折既不是一般方针政策的转变,也不是基本制度与社会性质的转变.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发展道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25.
在改革前政治挂帅、阶级斗争高歌猛进的年月里,社会空间往往被打上政治与阶级的烙印,所谓“社会空间的政治化”,如街头巷尾的字报标语、革命老区的“神圣化”等。这种“政治化”既表现为国家对社会的治理以建构政治合法性与社会秩序,又表现为国家在城乡之间设置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空间壁垒以发展城市工业、稳定社会秩序、调配稀缺资源等等。  相似文献   
26.
周新城 《中华魂》2008,(11):48-51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近来,有一个词语使用的频率很高,这就是"普世价值"。有些人说,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平等、博爱等是"普世价值",在这些"普世价值"面前没有必要区分姓"社"姓"资",中国不应强调特殊性而自外于这些普世价值。这些说法对吗?究竟有没有"普世价值"?我们应当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2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特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些新的特征:供给主体单一化、主体责任集中化、管理体制分权化、地区不平等扩大化、供给投资流失化和公共品生产负担转移化.为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积极从投入、决策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推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8.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它取得的成绩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均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主要领导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导致中共"八大"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毛泽东思想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不够彻底.这种局限,与后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错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29.
图哈切夫斯基是前苏联红军一位有雄才大略的著名军事将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战略家.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曾立下汗马功劳的苏军元帅.但是,他与七位苏军高级将领一起竟以通敌罪于1937年6月11日被判处死刑.后来查明,这完全是一宗被捏造的离奇冤案,为此,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于1957年1月3日裁决撤销1937年对图哈切夫斯基案件的原判.为其平反昭雪.但是,历史进入21世纪,国内有的学者为了美化斯大林,认为其肃反是正确的.我们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还历史本来面目,认真总结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0.
贺立华 《齐鲁学刊》2005,(5):94-100
阶级斗争理论于1920年代传入中国后,为1930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和1940年代的延安文艺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并成为建国后高歌猛进或急风暴雨般的文艺运动和红色经典文学的理论指南,回望阶级斗争理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育助于我们今天对20世纪上半叶的阶级斗争理论和革命文学作出历史的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