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74篇
理论方法论   100篇
综合类   743篇
社会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晋武帝司马炎的昏朽为历史上所罕见。他在即位后大搞分封,终酿成八王之乱;生活上极其腐朽,以致不理朝政;在官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而又赏罚不明;在军国大事的决策上,听信谗言且拒纳忠良。他的昏朽统治埋下了西晋短命的祸根,最终葬送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萎缩的胳膊》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经典短篇小说,收录在哈代的《威塞克斯故事集》中,其中大量的死亡情节无不体现哈代的宿命论。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方面即超自然力量、社会、个人因素,探寻其人物悲剧的深层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所导致的阶级冲突。超自然力量,即罗达的梦、格特鲁德胳膊上的印记及使印记消失的方法;社会因素,即贫富差距、当时纵火案的盛行及以门第和财产为基础的婚姻观;个人因素,即罗达和洛奇的悲剧爱情及三个主要人物受到的精神折磨。  相似文献   
996.
我出生在无锡农村,父亲是个农民,但他读过私塾,思想进步,深明大义。在旧社会,他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资助过中共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热心为村民服务,当了多年生产队长,使生产队成为全大队的先进生产队。初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江苏水利学院中专部,但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困难,1962年学校被迫停办,我回家务农。1964年年底,部队到我家乡招募新兵。  相似文献   
997.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思想,应从其理论来源、根本旨趣与学说史意义三个维度切入。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法国复辟时期历史编纂学家关于阶级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问题的理论探索,根本旨趣在于探索无产阶级阶级意识构建的有效路径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阶级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使阶级、阶级斗争理论与资本主义批判从历史唯心主义与抽象道德批判的迷雾中摆脱出来,为人们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阶级与阶级斗争现象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8.
"革命叙事"是1920年代以来的"革命文学"完善发展的艺术形态,它将传统的"血亲伦理"与现代的"阶级斗争学说"相结合,树立一个个现代"革命"的经典。文本通过赋予"革命叙事"以新的内涵("革命对象"——不再是某个仇人而是仇人所在的"有产阶级";"革命动机"——不再是为了"血亲复仇"和"侠义复仇"而是为了阶级感情、民族命运;"革命方式"——不再是单枪匹马而是毫无节制地暴力革命)来完成对现代革命的正义性言说。  相似文献   
999.
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赖特提出了"中间阶级"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中间阶级",但其大部分会成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两极对立的社会。分析赖特与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的内容,并进行了比较,以准确把握赖特和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实际,探讨更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从族裔、性别、阶级三方面入手,探讨以黄玉雪、谭恩美、汤亭亭等为代表的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的文化身份。她们一方面难以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极力向美国主流文化靠拢时又不能取得认同;她们有女权主义的诉求,又无法彻底摆脱男尊女卑的境遇;她们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挤和歧视,很难向上层阶级发展,处于族裔、性别与阶级的多重边缘身份。正是这种多重复杂的文化身份,造就其作品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