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启蒙哲学被看作是强调人的主体的哲学。然而,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启蒙的目的在于摆脱人对自然的恐惧,从而顺从自然,支配自然。在对理性的追逐和人的主体地位的树立中,人的自我持存与自我毁灭并存,自我牺牲与欺诈导致了主体的分裂,因此,启蒙运动是一场导致主体衰弱的过程。尽管如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这一思想,不应被看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思路,因为他们并没有放弃主体和客体的框架,其对启蒙的批判,只是要完善启蒙的思想,而不是彻底颠覆启蒙。  相似文献   
112.
陈旭东 《浙江学刊》2012,(3):193-200
黑格尔声称普遍历史是世界精神在现实历史中合乎理性的展开过程,但以奥斯维辛为代表的社会政治灾难使得阿多诺无法再相信黑格尔受启蒙思想改装的神正论.阿多诺指出了普遍历史的前进过程中充满了普遍对个体的暴力与个体的种种牺牲.基于这种为死难者诉求的立场及现实的苦难作为否定辨证法的动力,阿多诺强调了黑格尔普遍历史中被毁灭生活所代表的非同一性,从而彻底化了普遍与个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3.
吴先发  陈益元 《社科纵横》2012,(5):121-122,130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著《启蒙辩证法》一书对启蒙精神的批判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启蒙精神从原本反对神话,要求进步到后来自己却走入另一个神话,导致了全面的倒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分析了启蒙是如何走到自己对立面,从人的一般生存困境出发,考察了启蒙"自我摧毁"的证据。对他们的批判持一个正确的态度使我们对批判精神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在科学和人文并重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4.
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以审美自律性的获得为前提,在与启蒙现代性的对抗中,它以对感性的伸张来拯救异化的人性,以流动变化的瞬间性来打破工具理性的僵滞,以深刻的批判性超越异化现实.与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思想相比,实践派美学的古典性凸显出来.首先,实践美学建立在主体性哲学基础之上,难以克服主客二分的传统思维模式.虽然新实践美学对实践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但仍然坚持"以物质实践活动为基础",艺术文化活动只能是实践的附属或者是次要方面.正因如此,实践美学不能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作出有效的阐释.其次,实践美学认为,美是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在人与自然的对立中,人类以其对于自然规律的掌握,发挥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能动性,改造现实,这就产生了美.这是近代启蒙运动的典型观点,而这与现代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相左.再次,批判性应该是现代审美的重要之维,而实践美学的肯定性往往导致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妥协或同谋,使艺术丧失其自律性.当前,美学应该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其目标,要敢于指出现实实践的不足而超越现实.因为现实实践始终是有局限的,美学和艺术要提供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图景,才能丰富人的体验,使人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进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行.这或许正是阿多诺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5.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以另类的表达方式阐述了他对哲学的独特理解.否定的辩证法从社会批判深入到对启蒙和现代性的批判,再到对哲学自身的批判,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性、现实感和关怀意识.阿多诺的哲学观中流露着哲学传统的延续痕迹,激进的态度背后是阿多诺对哲学批判精神的本真诠释,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守护着哲学的灵魂.反思阿多诺的理论,绝对的否定缺少与现实的对接,因而难以摆脱自身的限度.  相似文献   
116.
阿多诺将异质性因素与精神同置于艺术的内部,提出否定辩证的艺术观。通过对黑格尔建立在辩证统一性基础上的观念论的批判,阿多诺否定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进一步呈现艺术中的真理性,解决了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但是由于阿多诺的美学终究是以一个有反思能力的主体为前提,其不能突破主体主义哲学的范式,没有看到社会性的群体在对抗资本主义中的意义,因而不能真正对抗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7.
“反艺术”(anti-art)作为20世纪艺术领域最具争议性的概念之一,以全新的思维颠覆了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认知,迫使艺术家、艺术理论家不得不对艺术的概念重新进行审视与反思。阿多诺对“反艺术”多有论述,但阿多诺所谓的“反艺术”(anti-art)与阿瑟·丹托、乔治·迪基、艾尔雅维茨以及蒂埃利·德·迪弗等艺术理论家所提及的“反艺术”(anti-art)又略有不同,区分阿多诺对现代艺术的态度和以先锋派为代表的艺术家对现代艺术的态度便成为解锁“反艺术”的关键之所在。随着世界范围内向“后理论”(post-theoretical)“后艺术”(post-art)转向,在此语境下,厘清“反艺术”(anti-art)的本质特征及其审美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乎艺术的发展,更关乎当下审美观念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8.
阿多诺以"批判理论"来剖析现代艺术,强调审美学逻辑对现代审美形式的指导作用.通过认识方法论的革新,审美理性可设法与客观理性建立广泛的辩证关联形式,因为审美形式的建构并不是那种僵化的经验规范性程序,它以人的审美自由为导向,既强烈反对自上而下的推导,也同样反对自下而上的方法.现代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这种高度中介性的特点,就是它的分析逻辑功能的表现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19.
"谜语特质"是阿多诺对现代主义艺术意旨的独特设定.该设定既是对传统美学带来的艺术危机的回应,也是对文化产业表征的现代性危机的回应.这种双重回应及其表征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尽管弥漫着悲观的气息且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它毕竟拥有批判性的张力,指明了通往完整的自由、通往艺术真理的审美赎救之路.  相似文献   
120.
阿多诺的"朝向对象的悠长而温和的目光"和海德格尔的"泰然任之"是对待事物的两种相似的聚精会神和耐心的态度,都是面对对象的一种无作为的心态,都表现出与主体性哲学统治原则的不同旨趣,即不是去主动地认识、控制对象,而是让对象展现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