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02篇
社会学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常州高校为例,研究高校网页外宣译本的语言特征及其与国际化程度高的高校平行文本之间的区别。构建了常州高校外宣译本语料库(ABCZ)及全球国际化Top10高校外宣文本语料库(ABWT),运用多维分析法对二者的语篇及语言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显示:常州高校外宣译本信息密度大,互动性、说服性、可读性低。建议通过增加子栏目、非语言模态信息等丰富外宣内容,通过增加交互性和劝说性文本增强外宣译本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92.
由于我国穆斯林的经堂教育过去不重视圣训的学习,所以,圣训在我国的研究和翻译起步比较晚,随着中国穆斯林学者广泛接触圣训,才有了圣训的翻译。本文试图把20世纪以来民间和官方出版的汉译本“圣训”的特点、翻译的意义作全面介绍,同时也指出这些汉译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希望引起各界穆斯林及伊斯兰教研究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93.
沈群 《可乐》2011,(3):16-17
不愿面见总统1997年,王朔在美国待的最长一段时间就住在我家。那时,正赶上他的书《玩的就是心跳》的英文译本在美国出版,美国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为该书写序。出版公司计划举办一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几十家美国主流媒体参加。王朔不以为然,告诉主办单位:"我不去。两三个人还可以谈,几十个人在一起怎么谈啊?那不是谈书的场合。”  相似文献   
94.
《圆觉经》的翻译是由个别僧人自发组织的"民间译场"完成的。完成之后,未履行向朝廷申报入藏程序,也未编订记载此经翻译过程的经录,或者可能编订但流传不广。古代佛教史家依据言必有据的原则书写,将有些许矛盾的传言都记录在案。其后,宗密访得流通于教界的《圆觉经》抄本并且多方收集当时的注疏,据此编撰《圆觉经大疏钞》等著作。此经逐渐在教界流通,对唐中后期的中国佛教产生了重大影响。智昇、宗密仅仅怀疑此经翻译过程记载的不完全或者舛误,从未曾怀疑《圆觉经》的"真经"身份。当代学者以古代文献记载分歧为由,以自己所认定的佛教某些派系的思想为准,将其判为"伪经",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95.
本文通过朱生豪与方平《威尼斯商人》译本对比研究,发现朱生豪多用直译、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注重译文的文学性;而方平则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体现戏剧通俗化和口语化的特点。二者翻译策略不同,译文的形式及其达到的效果就各具特色;在翻译剧本过程中,应多样化的使用翻译技巧和修辞手法,同时也要对剧本有一个具体、透彻的分析,翻译后的译文要能充分体现戏剧中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帮助观众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剧情以及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96.
1919年6月,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的陈望道投身新文化运动。次年4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并与陈独秀建立了密切联系,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陈望道被确定为中共"一大"代表,却没有出席"一大",并于1922年离开党组织。当时党还处于初创时期,缺乏严格的组织纪律规程,党员的组织观念也相应淡薄,陈的退党与此有很大关系。陈望道本人自由散漫的秉性,也是他退党的原因之一。退党后,陈望道仍然忠诚于党的事业,不论何时何地都真心实意地在党的领导下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7.
文章对阿瑟·韦利《论语》译本和林语堂《孔子的智慧》汇编译本中的一个语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典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问题作出思考,指出翻译即选择,其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角度不同,所采取的表达方式不同,在具体核心单位的翻译处理方法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8.
对比了《瓦尔登湖》的三个代表性译本:1982年的徐迟译本、1996年的许崇信译本与2006年的戴欢译本。徐译尽量忠实于源语和源文化,力图保证目标读者能理解新鲜的异域事物和概念;戴译通过精短的前言、大肆改动后的目录以及段落结构,使译作浅显易懂;许崇信对译本体例的调整则介于前两者之间。总体而言,三篇译文编排体例的前后各异,折射出我国外国文学翻译策略上的异化减弱、归化增强的悄然变化。  相似文献   
99.
节庆日以及节庆民俗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中国的节庆盛典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往往是异族文化所缺失的。《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杨宪益、霍克斯译本,对大量的节庆日以及节庆民俗词汇进行了各自认知的翻译。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桥梁,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的翻译目的和原则以及对源语文化的认知,都会影响其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手法的选择。如果要将那些有着独特民族文化内涵的民俗词汇完美地传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出现文化流失现象,是乎近不可能的;所以,译者就是要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在不完美中寻求完美,以搭建文化传播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0.
杨宪益夫妇翻译的《红楼梦》,一直以来被公认是最完整地道的宏篇巨制翻译。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文本的文化内涵表达都是恰当和准确的。本文就杨译本《红楼梦》中的借代修辞格进行讨论,主要以韦努蒂翻译理论的归化和异化进行分析,揭示杨译本中关于借代的巧妙处理,为翻译界同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