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127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0 毫秒
381.
"熟人社会"既是传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社会结构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极度扩张型亲情义务观"践行的直接结果.中国转型期熟人社会的过分发育, 是对法制社会的腐蚀、市场经济的摧残、和谐社会的破坏、公民精神的瓦解.根治熟人社会的遗患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唯有通过现代国家建构、成熟市场发育、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社会成长的良性互动,才能够尽快地消解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382.
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是由两个相叠在一起、互相连接十分微弱的世界构成的。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世界又都成了另一个的影子。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可能生活在影子世界的海底或山巅的某处,而在我们四周漂游或徘徊的,是影子世界居民的影子。  相似文献   
383.
儒家伦理与今日之公共生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申白 《中州学刊》2005,(3):141-145
儒家伦理的核心是研究完善的人格及实现这完善的工夫.其主要观念是,人不是生而成的,而是经人伦日用而道德地生成的.儒家基于自然秩序观点确定父子尊卑观念,使孝与敬成为对子代的单方面的要求,并在历史的演化中逐步蜕变为脱离自然亲情的繁文缛节.儒家思想还简单地把这种伦理设想为可据以推展社会伦理原则的基础.这是儒家伦理传统的两个主要问题.中国正在从农耕社会转变为工商业社会,从村社社会转变为城镇化社会.儒家伦理传统使人们懂得如何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却不懂得应当如何对待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解决今日的公共生活问题,有赖于人们对周围陌生人的尊重态度的发展.基于这种态度,才能够有照顾弱者的态度和尊重公共生活规则的态度.  相似文献   
384.
余建明 《经理人》2005,(1):104-105
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猎头公司的猎头顾问,向你推荐一个发展机会,若此时你也有改换门庭的想法,千万别高兴得太早,你要注意,切莫与猎头一拍即合,而是要在保持沟通的前提下,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对方,一定要寻找信誉、资质良好,而且实力雄厚的猎头公司。这样,就可以帮你提高跳槽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浪费时间,或者泄露机密信息给不恰当的人,  相似文献   
385.
老饿 《北京纪事》2015,(5):98-99
很多人认为现代社会是冷漠的,最为深切的体会莫过于旧有的熟人社会已渐行渐远,旧时的胡同、大院间邻里打成一片的热闹景象难以再现.城市的小区里,对门离自家两米开外,却全然不知道对门姓甚名谁.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石英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邻里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他坦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邻里关系疏远、陌生已经是普遍现象,农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社会.目前城市中邻里关系的现状也是城市扩张中的必然现象.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4509人中, 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调查中, 34.8%的人表示跟邻居"没有相处活动", 80.9%的人感觉与10年前相比,当下的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了.  相似文献   
386.
摘编 《劳动者》2006,(2):62-62
当你和朋友介绍的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对方的是:  相似文献   
387.
从西方学术中“陌生人”问题的勾勒入手,提供一个简略但轮廓完整的论述,其重点在于揭示陌生现象的文化本质,同时初步刻画陌生现象的若干类型,并特别区分陌生人陌生人社会概念的不同,后者才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基础模式。针对这个模式的特点,提出儒家伦理在现代建设中接纳规则文化的可能与必要,以及保持发扬传统仁爱精神的现实意义。两者均植根于对人性的理解,目标是让儒学通过自身的调适,为塑造公正、高效且温暖、可靠的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88.
农地流转是改造小农户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农民普遍将农地流转给亲友邻居的行为并未完全遵循收益最大化原则。对此,基于心理账户理论解构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的发生学机理。研究表明,(1)农地的产权属性导致农户形成农地心理账户,并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异性,分割成熟人心理账户和陌生人心理账户。(2)根据心理账户的核算规则,农户将农地流转给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和预期收益构成)大于损失(由显性成本构成);转给陌生人是因为收益(由即期收益构成)小于或等于损失(由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构成)。为此,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提高陌生人心理账户的收益或者降低损失。基于江西绿能公司的案例及“广东千村调研”的实证检验发现:以村委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促进农地流转,帮助农户“土地入股参股”,搭建农地流转服务平台或集中流入农户土地再流转出去是促进农地要素市场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389.
我平时非常开朗,但一旦与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总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每次需要与陌生人进行深度洽谈时,心里不知道要给自己打多少次气。如何让自己能自信地与陌生人交流,成了一直困扰我的难题。为了“推自己走出第一步”,在大三的秋季学期,当看到一份兼职实习生招聘广告时,我毅然投出了自己的简历。这家公司,是我所在的浙江大学的一位学长创立的。  相似文献   
39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人类学“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这一经典的社会形态划分,可以对应将诚信类型化为“伦理型诚信”与“法理型诚信”.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诚信危机,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构成了我国社会的诚信危机的深层土壤,而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制度缺位,则是产生诚信危机的关键因素.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法治在诚信重建中的基础性作用,将“法理型诚信”作为当代中国重建诚信的方向,努力建设法治型的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