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93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陌生化"手法意味着文学要不断摆脱"自动化"、"机械化"的程式,自觉追求"陌生化"的语言和叙述方式。《呼兰河传》使用了大量的"陌生化"手法使其回归文学的诗性本体地位,从而呈现出一个独创、诗意的艺术世界,这一手法的使用在叙述语言和叙述策略中尤为突出。叙述语言中,新奇的修辞手法,语言的反复和副词"就"、"了"的频繁使用是最富于个人化特色的三种"陌生化"手法。叙述策略中,"陌生化"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视角的运用,二是情节淡化和时间的假定性。  相似文献   
102.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最高目标,外语教师都应把培养大学生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以及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己任。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对外语教学颇具教学价值取向。讨论了如何在陌生化视角下进行有效的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提出了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3.
英语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法增加了诗歌的阅读难度,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时间和审美体验。在翻译英语诗歌时,译者可采用类比翻译,模仿原文的语言特点和形式特点,再现原文中的陌生化手法。  相似文献   
104.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托马斯·坎皮恩的代表作《有座花园在她脸上》与汉乐府诗《陌上桑》同是描写美人的诗歌。通过对两位美人的美丽容貌及高贵品质的陌生化描述的比较,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来探讨陌生化手法如何凸显诗歌语言的张力,进而分析其在诗歌中人物描写效果和主题烘托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安妮·泰勒的作品《思家饭店的晚餐》在叙事结构上摆脱了传统的历时叙述模式,巧妙地采用了并置、陌生化和弱化情节等隐喻性的空间手法,打断故事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使文本产生空间共时性的效果,体现了空间形式在叙事功能方面的建构作用:并置和弱化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创作主题的表达和深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陌生化增加了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审美快感和艺术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6.
萧红小说艺术风格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陌生化技巧的运用。通过人与物的互化,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不拘常规的语言,作品中大众熟悉的风俗景色,人物事件变得新鲜别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7.
《喧哗与骚动》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福克纳的第一部最富创造性的作品并为他赢得了享誉世界的声誉。其中对叙事视角灵活的应用,使得作品更能把握现代生活的本质和内涵,延长了读者的审美感受。从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出发,用班吉这个有限视角,我们可以对其新奇的叙事视角进行不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8.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众多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此诗在当时被认为是怪诞,离奇的,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却恰恰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陌生化的印象,读者能从其诗中体会到新奇、独特的感受,细读此诗,诗人关学观和陌生化手法的运用使得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9.
诗歌的翻译就是意义的阐释和重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的翻译究竟应该翻译什么?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在翻译时必须考虑译诗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离不开传统,作为文学性的一种表现形式的陌生化总是相对于一定的传统.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及文学传统的不同,拘泥于原文的"建构形式"往往会失去原来的陌生化效果,从而丧失文学性.所以,诗歌翻译不仅仅是意义的阐释和重建,而且也是形式的移植,但绝不是拘泥于原文形式.  相似文献   
110.
稼轩词中大量的典故意象所含人物的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是稼轩主体品性美的反映。但这种崇高美和儒雅潇洒之美只是其表,"志士失职而志不平"和杜鹃啼血似的慷慨悲壮才是稼轩典故意象蕴涵的内美本质。典故意象之大量运用对稼轩词的主导美学特质具有重大影响,具体表现在:1.内容上奠定其用典之词情感基调的作用;2.形式上的"陌生化"效果和抒情话语的多样化特征。3.对其用典之词既慷慨悲壮又含蓄蕴藉的意境具有构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