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414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隋唐长安城若干布局特点与初盛唐诗歌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震 《人文杂志》2002,(1):91-97
隋唐长安城的严整布局在中国都城制度史上是一个极大的变创。长安官员的早朝诗与寓直诗的风格与衙署官舍在皇城内的布局特点有关。这些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稳定性、秩序性的要求和美感 ,与隋唐长安城的建筑风范相契合 ,成为初盛唐社会美的典范。《周易》乾卦理论是宇文恺设计长安城的重要理论依据 ,也是关陇集团、隋唐王朝的精神象征。对皇权的礼拜与寓直的谨肃是唐长安政治生活与长安城建筑格局的两种不同的风格。宇文恺利用长安城冈原与洼地交错的地貌布设风景区 ,这些都使初盛唐诗歌焕发出雄奇壮丽又清新优美的光辉。长安城的规划思想体现出长安文化与关陇集团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统一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82.
开始于 2 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佛教复兴运动 ,并没有带来中国近代佛教的复兴。近代佛学研究的兴盛 ,佛教的近代化革新 ,只是给人以“佛教复兴”的外在表象 ,佛教僧伽这一主体 ,无论内外都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相似文献   
83.
2004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再次发现一座北周时期栗特人墓葬。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第七座有围屏石榻或石椁的栗持人墓葬。出土围屏石榻一具刻图案精美,内容丰富。由墓志可知,墓主人名业,字元基,康居国王后裔,历任车骑大将军、大天主等职,卒于北周天和六年。墓志中的“康国”是汉魏隋唐时期昭武九姓胡国之一,都悉万斤,有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在栗特全境处于主导地位。志文中两次提到墓主任“大天主”之职,但史书中不见这一官职名称的记载。《北周书》中有“防主”、“副防尘”、“城主”、“军主”、“幢主”、“戍立”等官职。可以看出,“主”这类官职均为军旅的官职。志文中的“大天主”与此有何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释迦牟尼佛传》作为星云大师传记文学的代表作,较完整地呈现了其早期"人间佛教"思想的三个方面。本传包含了星云大师"宗教革新"的思想,塑造了一位"革命者"的佛陀形象;本传实现了对佛陀的"去神化"的描写,凸显了星云大师从"人间佛陀"到"人间佛教"的思想轨迹;本传中贯穿着"了生脱死"的修行思想,通过塑造一个颇具"人情味"的人间佛陀彰显了"人间佛教"的生命关怀意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释迦牟尼佛传》也是很有特色的。本传采取了叙事、议论、抒情有机融合的写作模式,延展了作品的时空维度,扩充了作品信息量,通过情感渲染更有效地实现传教弘法的目的。本传大量利用独白和对话建构起一种权威叙事,更便于作者创作意图的明确表达。本传多化用典故,取喻作比,将艰深的佛理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形成了故事嵌套的叙事结构。本传中常见对比性叙事框架的建构,使情节更有戏剧冲突感,并通过对比衬托出佛陀之伟大、佛法之神圣。《释迦牟尼佛传》是星云大师"佛教与艺文结合,以文学弘传佛法"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了文学创作在佛教宣传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以后的佛传创作和"以文弘法"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5.
隋唐的太子亲王与皇位继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隋唐的太子亲王与皇位继承制度谢元鲁隋唐构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位继承制度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由于皇位继承冲突而导致的宫廷政变与统治集团内部的诛杀,几乎贯芽于隋唐至五代近四百年的历史。因此,与皇位继承制度有直接联系的太子与诸王同样经历了权力与地位的升...  相似文献   
86.
<傅山全书>中"(麦连)(麦善)"二字最早见于隋唐以后<广韵><集韵>诸书,其义皆称为大麦,或大麦新熟所作饼餌.作为准确的名称来说,应为(麦善)(麦连),傅山逆称为(麦连)(麦善)者,或许别有原因."嗢陀南"一词是佛经中的一句术语.丁仲祜氏<佛学大辞典>载:"嗢柁南"之称"嗢柁那",译曰"集施",为传法心印的意思.  相似文献   
87.
《阅读与作文》2014,(3):38-39
"黑脸张飞"从何而来隋唐民间木偶戏给张飞画了历史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三国演义》中对于张飞的一段经典描绘流传广泛。最早出现张飞有胡须且不同于常人胡须的记载,并非正史,乃隋唐民间流行的一种文艺形式,叫水上木偶戏。张飞的木偶形象是一撮撮横在脸上的胡须,以至于孩子们看到了感觉滑稽。李商隐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情景":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  相似文献   
88.
王船山《姜斋五十自定稿》里有多处写到饮酒的地方。在这些述说饮酒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王船山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爱好饮酒:心情苦闷,借酒浇愁;怡情养性,享受生活;酒逢知己,共话沧桑。从这些诗歌里,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王船山的精神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去领略大师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89.
周练菊 《新天地》2011,(11):141-141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不但说明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明确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语文性质定位更全面更准确。  相似文献   
90.
政治制度是政治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因而帝制的制度原理和政治特征是研究占统治地位的中国传统理想政治模式理论的重要材料.本文从理念与制度结合的角度,考察"以法理天下"的君道理论与隋唐法制的政治特征.从政治思想研究的角度看,隋唐法制体现了一批重要的政治理念,其主要政治特征是强调"德本刑用"理念,注重法律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依法断罪理念,维护在既定法律面前的司法公正;强调官吏守法理念,把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放在优先的地位;贯彻礼法结合理念,全面维系政治的、社会的和家族的等级结构;强调皇权至上理念,严格区分君臣界限,重点维护皇权尊严和特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