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86篇
理论方法论   49篇
综合类   414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821.
隋唐两京长安和洛阳的宫殿建筑受到制度的约束,但从建筑平面规模的差异可知,约束两京建筑的并非同一制度,而是存在各自的规制。长安的宫殿建筑显示出强烈的礼制色彩,洛阳的宫殿建筑则凸显个人主观审美,这些鲜明的特征可归纳为“长安规制”和“洛阳规制”。两京的不同性质、不同地域、皇帝的喜好及由此引发的不同设计理念,是导致两京建筑制度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22.
周煌是重庆涪陵历史上走向全国的重要官员及文史大家,对其撰著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梳理,使之发扬光大,繁荣地方文化建设,造福桑梓,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周煌众多的文史撰著中,《琉球国志》具有代表性,其内容匡正前作,凌越前述,堪称体大思精,为此类撰著的集大成之作;诗集《海山存稿》存有不少周煌出使琉球途中及出使前后创作的诗歌作品,与《琉球国志》相互印证,可补《琉球国志》之不足。两者互参,可得到许多新颖而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23.
网络投稿系统的日益普及为作者投稿和专家审稿带来了极大便利,提升了编辑出版工作效率和稿件处理透明度,然而也给"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学术界和出版工作者对"一稿多投"关注和研究较多,相对而言,"一投多稿"现象还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很少。实际上,"一投多稿"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三种学术期刊为研究案例,探讨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一投多稿"论文的投稿特征,以增强对"一投多稿"论文的甄别和防范,从而引起学术期刊及编辑对"一投多稿"论文的关注,降低此类论文对学术诚信及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负面影响。通过对三种学术期刊网上投稿系统2020年112月所有投稿进行查询和统计,共得到2 664篇"一投多稿"论文。以这些论文为研究对象,根据作者Email邮箱用户名格式、同一作者注册多个用户名等方面归纳总结了"一投多稿"论文的特征。从人才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投稿系统的不完善、作者自身功利主义的科研心态等维度探讨了"一投多稿"论文的发生逻辑。从产生稿源"泡沫"、浪费期刊出版资源,存在"一稿多投"乃至"一稿多发"风险,不利于稿件的接收和录用、耽误作者发表进度等角度分析了"一投多稿"论文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了降低"一投多稿"论文的不良影响和危害,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高校和科研机构应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作者应提高认识,深刻认清"一投多稿"论文的不良影响,坚守学术诚信,主动杜绝"一投多稿"论文;编辑应提高警惕,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甄别"一投多稿"论文;期刊社应加强系统维护和网站管理,从技术升级和管理制度上防范"一投多稿"论文;政府部门应加大对论文中介代理的惩治力度,净化学术研究风气。只有各相关主体提高思想认识,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形成制度合力,提升治理效能,才能有效防范乃至彻底消除"一投多稿"论文,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24.
以"宗派"来解释隋唐佛教的生态,是否符合中国佛教的史实?"宗派"如何定义?隋唐佛教可分几宗?这些问题虽经汤用彤、任继愈、杜继文及日本佛学界众多学者研究,至今仍然莫衷一是。从敦煌文献来看,众多的中华撰著及汉译典籍证明,隋唐时期敦煌存在"佛教十宗":天台宗、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三阶教,以及尚待深入研究的藏传汉文佛教。但是,敦煌地区的寺院和僧人究属何宗,依据现有文献,却无从判定。考虑到"宗派"一词在宋以前的文献中最多出现过三次,宗派佛教在隋唐敦煌佛教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是否主流、与佛教信仰是什么关系,都成了敦煌遗书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