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77篇
  免费   42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管理学   448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3758篇
理论方法论   703篇
综合类   6121篇
社会学   350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668篇
  2013年   574篇
  2012年   743篇
  2011年   793篇
  2010年   751篇
  2009年   752篇
  2008年   854篇
  2007年   777篇
  2006年   697篇
  2005年   604篇
  2004年   483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派生关系中"善"与"恶"的认知、建立,政治伦理及其规范内含的制度伦理意义、"实践精神",以及我们党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的自觉意识和对政治主体、政治行为者的引导、内化和约束作用,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2.
面对新闻界近几年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人们在忧虑、困惑的同时,大多从新闻道德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提出了种种方案和对策.其实,媒介道德建设只靠道德规范的完善与落实是不够的,还要靠记者个体德性的养成及在道德实践中的自觉,只有逐步实现规范和德性的双重到位,才能摆脱媒介伦理的困境.而中国传统的记者德性伦理所提倡的公平正直、责任意识、维护真实刚毅不屈、坚持真理始终不渝、独立不倚、诚实、勤勉、廉洁、纯洁等种种品德,有助于我们认识记者的德性培养在新闻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可以促进当今新闻道德规范的充实与改进,还可以为当代记者的德性修养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53.
经济增长极限的仍然存在,说明任何一具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是通向极限的阶梯。代际关系上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过份依赖于技术乐观主义,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是形而上的玄想,代内关系的经济增长率的合理性只能衍生于单一的效率价值取向。这说明合理的经济增长率在经济伦理的应有视角里是虚幻的。人类必须在人口、科技、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制度结构方面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观。  相似文献   
54.
55.
2 0世纪对 2 1世纪的潜在性塑造 ,集中表现人的生存的实利主义化。实利主义泛滥是与”哲学的终结”相呼应的 :哲学孕育和滋养了实利主义的普世化 ,实利主义又反过来把哲学逼向了自我终结的边缘状态。人类哲学之最终倒向实利主义的怀抱并成为实利主义的牺牲品 ,在于哲学自身的无限度性。从终极意义讲 ,无限度论哲学思想促进了实利主义的反自然、反人类、反道德方向。要使人类重归道德生活的道路 ,必须在无限度论哲学终结之处重建限度论哲学思想 ,并以此为精神基础 ,创建起促进人类普遍地道德生活的规则道德。致力于规则道德建设道路的开辟 ,则是 2 1世纪人类普世性公正伦理全面探索的开始。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现代性道德教化是一项未竟的事业。革命道德教化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以现代性道德价值理念来分析,革命道德是一种“信念伦理”,革命道德教化作为“非常时期”的道德教化活动,不能实现对启蒙道德教化的超越,与之形成了现代性道德教化的某种断裂。透析革命道德教化的现代性断裂现象,对当代道德教化有着重要启示。“和谐社会”伦理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是当代道德教化的核心理念,是对革命道德教化理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58.
消费前卫的中产阶级的消费伦理,即坎贝尔所谓的"浪漫伦理"主要表现在:消费理念上的享乐主义者;社会阶层区隔实践中的地位追求者;"品位文化"的跟从者与制造者;消费场中的表演者.但在中产阶级的前卫消费镜像背后所展现的则是基于其敏感的社会阶层地位之上的现实理性.中产阶级的消费伦理中寄托着这一阶层的现实理性,但就阶层的社会存在而言,中产阶级的浪漫伦理与其所寄托的现实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中产阶级发展困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9.
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司法实践的根本依据不是成文法,而是自身含义带有极大非实定性的情理。可以说,情理构成了清代的司法精神。那么,以灵活变通为追求的情理,是否存在一个不变的、实定的核心,或者说情理的本质是什么呢?如果存在,它产生于怎样的社会土壤?本文将从情理的词源含义、法律含义等角度入手,分析情理的本质;并从伦理作用下的情理与情理中的伦理两方面阐释情理生存的社会土壤。  相似文献   
60.
"银箫生与梵玲的系列情感故事",是<紫罗兰>自创刊以来刊登的系列连载小说,整部作品以"自叙传"的手法展开,充满了抒情伤感的末世情调.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创造社为代表的"自叙传"创作,在读者中颇有市场.但是"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与新文学"自叙传"貌合神离,本质上完全不同.如果说,新文学"自叙传"以种种反社会的行为体现出对现代性追求的话,那么,"银箫生、梵玲故事"的抒情自叙传,却是通过叨絮的伦理诉求,建立起顽固的封建樊篱,以企达到反现代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