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543篇
劳动科学   122篇
民族学   90篇
人才学   102篇
人口学   25篇
丛书文集   677篇
理论方法论   159篇
综合类   1480篇
社会学   325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3 毫秒
61.
“政治机会结构”视角下的中国环境运动及其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政治学的"政治机会结构"视角来说,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及其活动精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性"政治机会环境"。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的成功案例和国家制度性渠道的渐趋开放,从理论上说为其展现了比20世纪90年代初宽阔得多的政治成长/参与空间。但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政治机会结构"却呈现为一种似乎难以消化的"政治挑战"。绝大多数民间草根性环保社团(对于大量的政府依赖型环境NGO来说更多只是一种资源渠道拓展问题,不具有太多的社会学/政治学意涵)似乎既不太确信这样一种政治机会环境的真实出现,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因而没有选择主动加入或引领近年来明显增加增强的大众性环境社会抗争或"环境集体抗议事件",而是采取了一种观望甚至"主动划清界限"的心态与立场。结果是,这种战略选择在遭到日益激烈的媒体与社会责难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环保组织的"转型迷茫"、"策略窘境"和"合作困境"。  相似文献   
62.
吉林省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吉林市人社局把推进实施集体合同攻坚计划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和实现职工利益的有利契机,以劳动关系“和谐杯”竞赛为载体,以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为重点,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四家全力配合,着力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机制、规范操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了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和集体合同覆盖面,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3.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正式进入试点阶段,而收益分配又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核心问题。各地试点经验反映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面临政府部门是否参与分配、"成员权"的内涵界定不清、规划限制下不同土地权利人的利益难以平衡、收益分配缺乏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对入市后收益的分配和使用缺乏应有的监督和规范的管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从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提出"一次分配基于产权,二次分配政府参与"、界定"成员权"的实质标准、对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确权颁证、以农业补贴和税收方式实现规划限制下不同土地权利人之间利益均衡、以条例规则规范收益分配、以行政规范监督政府和集体收益后的用途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64.
田方 《老年人》2012,(5):18
日前,中原某省规定:企业领导想评先,如果不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将被一票否决。就是说企业给普通职工涨工资,必须得到他们的首肯,否则就是违规。长期以来,劳资纠纷已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既能够预防、化解劳资纠纷,又能够消除劳动者  相似文献   
6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仍然偏低,城镇化进程也因此受到极大的制约。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精神,创新传统的征地制度,特别是在保证18亿亩耕地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承包地、农民宅基地等财产权利怎样更好地实现,并对原来不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这应是当前须抓紧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6.
博物馆是凝聚历史记忆的场域,同时也是文化再现的场所。博物馆利用其独特的藏品、丰富的展示手法,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叙事空间,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文化、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媒介,博物馆通过展示"物",再现"物"之主的个体记忆;营造"场",借由其特殊的"场",塑造并建构社会乃至国家之集体记忆。文章主要以建川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纪录国家、民族之创伤记忆的战争纪念型博物馆,叙写建构创伤与形塑记忆的手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67.
作为元末争霸天下失败一方的张士诚,虽然在明清的官方史书中被描绘成地方贼寇,但是在以苏州、泰州为中心的江淮地区,依然被奉为“张王”.“张王”的形象,主要来源于自明至清一直延续于民间的“张士诚记忆”.在清代之后,地方知识精英亦加入重塑张士诚形象的行列之中,在各自的文本中重新对张士诚的失败进行再诠释,将其描绘成得民心而逆天命的悲剧英雄.在此形塑过程中,张士诚本人的形象日趋模糊化,与历史上真实的张士诚距离越来越远.塑造“张王”形象的背后,实际蕴藏着民众对轻徭薄赋的渴望以及知识精英力图展现地方话语的诉求.  相似文献   
68.
正案例背景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实践了"因材施教"理念。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的儿童,每位儿童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才能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注重个体差异,就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为每个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  相似文献   
69.
从托克维尔的分析框架出发,可以分析出国家在集体消费制度安排背后的价值偏好的演变及其规律;从国家的福利承诺水平与国家财力资源匹配与否的角度,可以看出国家在不同时期采纳不同的福利制度的原因及后果。建国以来,中国在城镇的福利制度安排上,经历了从"资源失配"到"福利失配"的转变。这一转变显示了国家价值偏好的转变。这一价值偏好的转变既与国家的合法性类型的变化有关,也与国家兑现承诺的资源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70.
集体记忆的提出与发展,超出了西方记忆理论的传统认知与探讨,成为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采用“生成性记忆”和“固化形式记忆”两个涵括性更强的术语,对集体记忆研究的开创者莫里斯·哈布瓦赫以降的理论发展和演进理路进行分类讨论。生成性记忆指集体记忆的流动与易变特征,是哈布瓦赫本人以及扬·阿斯曼所探讨的沟通记忆所具有的特征;固化形式记忆则强调集体记忆凝固化、意识形态化特征,具体以身体习惯记忆、文化记忆、记忆场等论题为研究者所关注和讨论。研究这两种不同类属记忆的功能与特点,可以推进集体记忆研究在更丰富、更广阔的视域中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