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2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29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355篇
社会学   23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的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缺少父母关心教育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分析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是教育界也是全社会亟须引起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992.
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毅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4):138-139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中出现了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归纳起来有四种类型:有目标无动力的可发展型、易紧张无活力的神经质型、能力受压抑的厌学型和无素养难自适的厌世型。要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可采取建立纵横交织的立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全正确适度的舆论导向体系、对教师家长进行持续性心理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普及艺术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与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关联。需要作为个体行为发生的内部动力,是行为动机形成的动力,因此,一旦需要的内容与社会规范的要求发生偏离,个体的行为往往也会背离社会规范。自我中心观的认知方式体现了青年期大学生心理水平发展的滞缓性。这种一级化的认知结构限制了大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当他们面对问题和困境时,往往无法从他人和社会规范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问题从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自我意识是支配个体行为的直接动力。良好的自我意识源于对自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而混乱的自我意识由于不能把理想我与现实我协调统一起来,以致大学生无法适应环境,甚至会引发反社会问题。面对前述心理问题。我将从社会导向和社会支持、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干预机制、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作出应对。  相似文献   
994.
大学生人格发展阶段特征及心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大学生人格发展有阶段性特征,主要包括生活适应期、学习焦虑期、情感困惑期、择业彷徨期这四个阶段。而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体系,即课堂教育体系、发展指导体系、咨询辅导体系和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995.
刘璇 《人才瞭望》2017,(12):175-176
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既要面临经济压力,又要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应及时了解并探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作为高职院校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找出相应的对策.笔者在分析现状、原因、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并根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系统地提出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高职毕业生择业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所以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接着从自信心理、自卑心理以及学校和家庭四个方面提出解决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元少芬 《职业》2014,(24):128-130
本文针对当前技校生心理问题易发多发的现实,从学生心理辅导的含义及功能、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异同、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学校心理辅导关系、当前技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辅导技术五个方面加以简单阐述。旨在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98.
于志涛 《兰州学刊》2012,(7):174-178
随着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很多农耕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骤升,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心理问题,减少负性社会行为发生,成为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成渝两地部分失地农民的调研和访谈,深入挖掘西部地区失地农民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我国实际,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心理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张红宁 《学术探索》2012,(12):88-90
人际交往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是当代学生心理问题中比较严重的方面,本文主要从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来探讨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以期对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执行与实施给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不仅仅应当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健康心理的维护者!能否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的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的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经过长期的观察,我认为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如下几点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