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43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328篇
人才学   47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869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2603篇
社会学   183篇
统计学   53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87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406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23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社会工作在服务弱势群体方面的优势在全球得到验证并取得共识,社会工作以其特有的价值、理念及实务技巧凸显出在推动社会良性运行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家社会治理的全新执政思路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青海地处西部,多民族宗教文化并存,民族团结稳定及社会问题复杂,民族社会工作的积极探索为构建稳定和谐青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朝鲜朝后期宰相文人蔡济恭的汉诗作品“意象”纳用具有儒、释、道思想融合的意象,构成了作品的“意境”美.从“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三方面来详细解读蔡济恭作品,体味其“意象”的情感表达以及其汉诗创作所独有的“雄伟杰出,大家手笔”之魅力,可以有效表现其汉诗作品思想内容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3.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50-58
"道生法"是黄老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命题。《鹖冠子》将早期区别不明确的"道"与"一"更大程度地剥离,将其定义为一种"通物"的自然力量,作为自然法"序物"的先决条件,并通过"五正"的论述序列,为人间法制找到宇宙论层面的哲学依据。在《鹖冠子》中,"神"、"明"功能相近却有不同的作用范畴,《鹖冠子》对"神明"、"神"、"明"以及它们与"道法"之关系的论述,完善了以"道法"为核心的政治哲学体系并使其得以运作。  相似文献   
104.
何跞 《社科纵横》2014,(8):131-134
元代文人心态整体上有重利的倾向,而且伴随着人欲的张扬。这主要是基于自身存在和功利的考虑,以及欲望的增强和表现直接。利欲的张扬使文学创作整体上有走向直白的趋势。文人们从被拔高的境界雅尚回归到基本的人情利欲,有求真尚实和不矫揉作伪的因素,其内在的实质还是人情的显扬。而在这种心态笼罩下,元代文人多走向纵欲或者佛道思想,以求得宣泄或者中和,这也影响到元代文学的整体创作。  相似文献   
105.
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城镇化率的提升都离不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则依赖传统文化的支撑。以产业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途径为基本思路,基于优化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说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又助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6.
在9世纪后半叶乃至整个10世纪的丝绸之路东、中段交通网络系统中,灵州道占有一席之地。宋初,大食、回鹘、于阗以及归义军等民族政权多通过灵州道与北宋王朝进行经贸、文化往来。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时段内灵州道的畅通情况及其道路性质进行探讨,在原有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GIS技术,尽可能实现对灵州道古地名数据的精确地理定位,最后使用ARCGIS技术,绘制灵州道的道路走向地图,为北宋灵州道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综合研究提供地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张玉璞 《齐鲁学刊》2012,(4):119-123
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是对传统仕隐观念的继承、整合和发展,其本质上既区别于隐于山林的"小隐",也与隐于朝市的"大隐"不同,而是隐于地方官、散官、闲官。它巧妙地平衡了集权专制与士大夫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是一种能在入世与出世间进退裕如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这一以仕求隐的隐逸观,较之魏晋时期"居官无官官之事,处事无事事之心"的仕宦态度要积极得多,它更圆融通达地调谐了身与心、职与事、仕与隐的矛盾,是白居易以儒治身、以佛道修心的人生哲学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8.
"浓淡干湿写造化,心慕手追见禅意",张筱膺的水墨山水中散发出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空灵与恬静,这是她悉心绘事、内观外察、静心参持的善果。张筱膺先后入方骏、王孟奇二先生师门,师道问学,笔耕墨耘,深得二位方家之笔墨精髓,在继承"新文人画"衣钵之同时,又能不为所缚,自成面貌,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甚为难得。  相似文献   
109.
老子对"名"的局限的讨论必然显现出"象"的真理,从"名"与"象"的比肩相向必然逼问出"道"的意义问题。道守护"名"与"象"的紧张对视而成"道缘";"象"从"名"的窘迫处体现"象缘";"名"因自身的局限为"象缘"留地盘,并在与"象缘"既对立又呼应的关联中成其"名缘"。  相似文献   
110.
李黄珍  田旭 《职业》2014,(31):28-29
“一个电话的最高价值是拯救生命”,这是他对自己崇高事业的深邃理解。他生长在通天河畔、三江源头,雪域高原给了他坚实的臂膀,浩瀚草原给了他宽广的胸怀,茫茫戈壁给了他挺直的脊梁。大灾面前,他选择了勇敢面对,用自己的行动为灾后的家园撑出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