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54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关于商周青铜爵的用途,有饮酒、温酒(或兼饮酒)、滤酒等说.近来还有人认为爵是祭祀时"浇酒敬神"之用,并将其与商人的图腾崇拜相联系.文章对以上诸说逐一检讨,论其是非,尤其对"滤酒"和"图腾"二说予以详细评议.至于爵的可能的真实用途,另有<爵用新考>一文为述(载<中原文物>1998年3期).  相似文献   
302.
作者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对史前时期在云南存在过的青铜文化及其所显示的青铜文明进行思考,通过青铜文化中所表现的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女性在环境、生计、物质文化创造、贸易、宗教祭祀、乐舞娱乐等方面作用的揭示,展现由云南女性先民所创造的女性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03.
半个多世纪以来 ,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 ,在人本文化层面 ,他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 ,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 ;在审美文化层面 ,他贡献了以“两个一致”、“比较像活人”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 ,高觉新等世界级的悲剧典型和以悲哀与燃烧的激情为特征的忧郁美 ;在伦理文化层面 ,他既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 ,又不断地自剖与忏悔 ,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04.
与青铜器对话——三星堆青铜文化审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宁 《天府新论》2003,3(6):106-111
三星堆青铜器作为古代社会若干内容“记忆的容器” (萨特语 ) ,是蕴藏着丰富的美学素材和艺术原创的审美对象。从精神内涵看 ,古蜀族宗教从多神教过渡到一神教 ,从自发宗教过渡到人为宗教 ,这一变化轨迹反映到审美意识上 ,形成以“神”、“道”为本体的三星堆审美范畴 ,由具有本原及规律意义的形而上的“神”、“道” ,创生出以神话为原型的美的范式。从审美的内涵看 ,三星堆青铜艺术是以直觉性和综合性的方式把握世界 ,并以神话的符号使这种把握定型化。  相似文献   
305.
与西方中世纪的宗教异化相区别,中国皇权官僚专制社会的异化是伦理异化,具有神圣化与物化的双重属性,这使启蒙在中国具有异乎寻常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的启蒙者既要致力于神圣化之祛魅,又要致力于物化之祛魅。通过祛魅而实现立人的使命,即不仅需要一般地肯定人的自然权利,而且更需要关注士阶层的人们能否摆脱物化束缚而真正成为代表社会良知的豪杰之士。鉴于社会制度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支配作用,启蒙的使命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制度变革,因而产生了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祛魅、立人、改制的依次推演,体现着中国早期启蒙思潮演进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  相似文献   
306.
古代蜀人的通天神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古代蜀人通天观念、人神交往观念的精彩体现.文章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此作了探讨.并对其流传和影响,作了论述,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307.
《文史哲》2011,(6):170
<正>由陈青荣、赵缊编著的《海岱古族古国吉金文集》,于2010年10月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世民研究员分别为该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原副院长丁伟志先生,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308.
从"立民"到"立人"--百年中国现代美育观念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镇海 《江淮论坛》2004,46(4):156-160
独立的中国现代美育观念是从"立民"肇始的,但是梳理百年中国现代美育观念的肇始、衍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无疑展示了本世纪中国美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最终完成从"立民"到"立人"的转向.  相似文献   
309.
文章以泰国东北青铜文化为中心,对中南半岛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进行考察。泰国东北青铜时代遗址所体现的"稻作文化""镯文化""非兵器文化""象文化""贝文化"表明,泰国东北青铜文化和周边的中国西南青铜文化、越南的东山文化属于全然不同的文化类型,为孟高棉语民族先民独立创造的文化。在西南方向,泰国东北青铜文化与泰国中部湄南河平原青铜文化汇合后,对暹罗湾附近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东南方向,泰国东北青铜文化通过泰柬边境进入柬埔寨洞里萨湖地区,对该地区的三隆盛文化产生了影响,继而波及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泰国东北青铜文化对其西北、正北、正东方向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影响不大。种种迹象表明,孟高棉语民族在多点起源、平行发展、密切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现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10.
彭勇穗 《东岳论丛》2023,(5):31-40+191
初版《域外小说集》古奥朴讷文体一直遭误解或批评,整部译作主导者和主旨追求也一直有争论。其实,该文体密切配合16篇作品主题,高度呼应鲁迅留日后期论文思想。鲁迅希望借文体抵抗来表征原作(者)的批判和反抗精神,而且以古文之先秦、朴野、古奥、讷涩等特征,撄动国人爱国、反封建、反平庸、反资本主义改良之“性解思惟”。整部小说集寄寓青年鲁迅立“性解”的追求,这是他“立人”思想在应对清末民族危机时的特殊表现。在初版系统工程中,周作人虽有贡献,但属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