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董仲舒 《东西南北》2014,(15):74-75
在李克农那大半生充满坎坷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牺牲;而李克农亦把一生炽热的爱睛全部给了妻子赵瑛。 1955年,当毛泽东主席把军衔授予那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大将、上将的时候,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就是被人们喻为中共“特工王”的李克农。在李克农那大半生充满坎坷而又辉煌的节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  相似文献   
32.
姜复宁 《中华魂》2021,(3):18-21
马克思、恩格斯对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产业及其规律进行了深入思考与阐发,这种对传播实践的关注和对新闻理论的抉发,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密切相关。恩格斯17岁开始向报刊投稿,马克思大学毕业后便参与《莱茵报》的创办工作,而他们于18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更是在二人的革命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甚至直到10年之后.  相似文献   
33.
1926年6月,22岁的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填写一份《党员批评计划案》时,他在“做什么工作最适合”一栏中填到:“能作宣传及组织工作”。邓小平一生对自己做过许多自我评价,但这份评价是一个风华少年对自己人生前程的规划,是目前所知邓小平最早的一份自我评价,而且,这个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在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得到了印证和表现。  相似文献   
34.
刘纯规 《中华魂》2017,(8):8-12
贺龙元帅一生功勋卓著,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形成了既有老一辈革命家的共性又有贺龙自身个性特点的贺龙精神。  相似文献   
35.
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成员之一陈云同志诞生已一百周年了,在他一生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彪炳史册的功绩数不胜数,但最值得称道和纪念的还是他最后近十年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岗位上的特殊贡献。1980年11月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的一句“执政党的党风向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著名论断,在当时的全党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至今仍余音萦绕在每个共产党员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36.
一岁月流逝,追忆父亲的革命生涯,也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洗礼。父亲陈笃仁出生于1921年,山西省沁源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曾先后担任过山西新军决死队宣传队员、浮山县三区区长、青城四区区长、曲沃县二区区长、洪洞县二区区长,1949年随人民解放军南下到四川,历任岳池县民政科长、县长,南充专署民政科长,南充市委书记等职务,因身患严重哮喘,于1966年回到曲沃离职休养,1991年病逝。  相似文献   
37.
今年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关于他与齐心的爱情故事,最近笔者从《习仲勋传》和《习仲勋革命生涯》两书和有关的文章中介绍了有关习仲勋与齐心情感历程,深深地为他俩的传奇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整理成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8.
姚人为 《老友》2012,(4):17-17
革命前辈徐特立有一首五言励志诗十云:“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徐老本身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革命生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39.
曾希圣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知名人物,他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尤其是在长征和战争以及建国后主持安徽工作初期,曾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但自1958年“大跃进”时期也犯过错误。贯彻“左”的一套,产生了一些严重后果。不过他在后期又能幡然悔悟,知错图改;在人事方面既伤害过不少同志,又有一些独特成就。此文向读者,表明对人物评价应取慎重分析的态度。毕竟对曾希圣同志全面来看,他功大于过。我们主张对已故的历史人物如曾希圣应汲取他的成功经验,避免犯错误的教训。  相似文献   
40.
臧老原籍为河北唐县,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投身革命,由于他为人率真,对事业忠贞不渝,曾外遭敌寇的逮捕追杀,内致“极左”路线的嫉恨迫害。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几经罹难,几度起落,他的脚步犹如九曲黄河起伏跌宕,可泣可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