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何去何从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了党内外的重重困难,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土地革命早期(1927~1930年)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并将革命不断引向胜利.对革命道路的创新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核心成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2.
大革命失败后,为了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开始了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战略转变和从正规战到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并加强军队建设和党的领导,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回答了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中国革命特色道路理论的形成,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3.
正在现代中国,传媒兴盛的区域性现象并不少见,而这种现象的形成必定和某种特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田中阳先生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通过对湖湘文化精神与"五四"时期湖南报刊传播互动关系的研究,深刻揭橥了"五四"时期湖南报刊兴盛的文化密码,准确测绘了作为传播重镇的湖南报刊的历史坐标。一经世原道、民主科学的对接:"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精神动力田中阳先生《承先启后的历史坐标》第一章"总论",从考  相似文献   
54.
正2013年10月28日于天津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也是纪念铭记从鸦片战争170多年来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史,也是纪念铭记马克思主义170多年来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也是纪念铭记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我们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认真学习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的历史,就是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历史。在这个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历史的必然,全党的共识,人民的愿望。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永存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55.
《高校社科动态》2009,(6):43-43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金民卿研究员主编的《共和国起步》丛书(包括5本专著,分别是金民卿著《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陈亚联著《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龚云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磨难》、贾可卿著《政权: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和李建国著《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6.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奋斗中,相继开辟了三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这些道路的开辟,给我们以丰富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新道路的开辟伴随党奋斗的整个历史实践,且直接关联党的事业的成败;新道路的开辟必须紧密联系世情,并以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为前提;新道路的开辟往往历经坎坷,需在克服错误总结经验中不懈探索前进;新道路的开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7.
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人类解放的道路——一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手段,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道路。通过梳理十月革命道路在中国的历史命运,揭示了这条道路在中国能够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58.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14,(14):56-58
正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他们都取得农民出身将领的衷心拥护。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红军兵力超过十万,鄂豫皖苏区转移到川北苏区时,达到八万多人。两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讲话极富鼓动力。毛泽东的讲话,语言直入普通将士、普通民众的心里,张国焘也是这样。刚开始,张国焘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据他回忆,自己演讲是不行的。在北大上学时,他担任讲演部部长。"五四"运动中,有一次街头演讲,一开始,听众有一百多人,张国焘和同学喊得声嘶力竭、满头大汗,只有一位老牧师站在一旁,一直耐心听到最  相似文献   
59.
道路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及人民福祉的大问题。中国道路不仅是一个现实的范畴,而且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革命的范畴、文化的范畴和国际的范畴。只有从这五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维度入手,才能全面把握中国道路的丰富内涵,理清中国道路的发展脉络,彰显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和显明特点。  相似文献   
60.
鲁南 《老年世界》2014,(6):10-11
1939年3月,罗荣桓率八路军115师主力挺近山东时,当地存在着日、伪、顽、杂、匪等多种武装势力,115师新来乍到,可谓在夹缝中求生存。罗荣桓和115师遵照中共中央的统战政策,积极团结一切进步力量逐渐成为山东境内一支最重要的抗战力量。这期间,罗荣桓同不少有民族正义感有爱国心的“山大王”结交为好友,建立了很深的情谊,并引导他们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