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上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冲破“城市中心论”的束缚 ,提出并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72.
废除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的主要内容.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主要内容和宗旨的苏俄对华宣言适应了中国人民的废约要求,以此为契机,废约成为先进知识分子选择十月革命道路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3.
文章从性格心理学和历史学的角度集中概括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论述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青年毛泽东性格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4.
正在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充满了他与党内错误思想进行的各种斗争,他本人也遭遇过多次打击。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从而把坏事变成好事。对待不公正待遇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对策,是判断一个人心智境界的重要指标。毛泽东是如  相似文献   
75.
正翻开毛泽东读过的《南史·韦睿传》,上面有大量的批注和圈画。韦睿是南北朝梁武帝时期有名的将领,足智多谋,"多建策,皆见用",深受梁武帝器重,天监五年(506年),梁武帝命韦睿都督诸军攻打魏的小岘城(今合肥东),他亲临城下巡视,"巡行围栅"。毛泽东读到此处,在"睿巡行围栅"处加旁圈,天头上画三个大圈,并作批注:"躬自调查研究";他还在批注中的"躬自"两旁又加了旁圈。攻小岘城之后,韦睿派右军司马胡景略进攻北魏占领的合肥,但久攻不下。韦睿到后,即亲自查看地势,"案行山川"。毛泽东在"睿案行山川"处,再次批道"躬自调查研  相似文献   
76.
中国革命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我们党始终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和探索,寻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我们党就明确地表明革命的目标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重新制  相似文献   
77.
范龙堂 《南都学坛》2001,21(1):31-33
农村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五点传统表述,是毛泽东还未摆脱城市中心论思想框缚的井岗山时期的部分初始认识。必须把毛泽东理论上反复倡导、实践中坚持运用的发动民众、发展生产、利用地利、边界割剧等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条件加以补充,才能弥补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传统表述的缺憾。  相似文献   
78.
卢卡奇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从西方的具体历史条件出发 ,结合西方人本主义的文化传统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西方社会 ,力图探索一条适合于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本文力图通过卢卡奇理论建构全过程的考察 ,指出其理论的得失及其当代影响。一《历史和阶级意识》不是青年卢卡奇的即兴之作 ,而是他潜心反思西欧革命失败的教训、探索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力作。他认为 ,西欧革命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第二国际左翼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采取唯科学主义的理解 ,导致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的指导思想造成的 ;他们不注重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9.
如果联系西方的历史文化条件,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其合理的成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探索的西方革命至今能未取得成功,有着多种原因。这就要求西方共产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西方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本国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80.
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否定十月革命的言论和传统认识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指出:一、十月革命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这一传统看法的基本点是应当肯定的。但以往的阐释有片面性,表现在对这一新时代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估计不足,对新时代的起点和内容阐述不够全面。二、十月革命道路应按列宁的总结来认识,过去片面强调暴力革命并随意扩大道路的内容、范围,把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做法视为普遍规律加以推广,造成了误区。三、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不容否认,但脱离事实肆意夸大,借此搞大国沙文主义,推行霸权主义,是极端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