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9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493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690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3315篇
社会学   486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294篇
  2012年   585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450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任大奎 《中华魂》2008,(9):31-33
1946年8月6日傍晚,毛泽东在延安枣园住处,会见了始终关注中国革命、已经是第五次访问中国的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用斯特朗的话说,毛泽东"态度从容不迫,沉着而友好",深刻而幽默地回答了她询问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强敌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2.
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盲目消费的趋势,因此,经常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两点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基础不同: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民主与法制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64.
艾辛 《中华魂》2004,(8):38-39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电视连续剧<延安颂>在中央台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极高,观众奔走相告,好评如潮,认为这是真实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细致刻画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风采,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波诡云谲中搏击风浪的英姿的作品,是近年来出现的难得的艺术精品,特别是在当前影视作品中充斥着"三上"(上床、上房、上朝)现象的情况下更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我国一方面从西方译介了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和诗人参与了散文诗的创作,使我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是我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涌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而且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平 《学术研究》2003,11(1):75-79
本文扼要讨论20世纪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对革命的想象和研究,区分了当代社会科学认知革命的三种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在西方历史思维中革命既被想象为是社会发展的突变和质变,也被想象为终结于向旧制度的某种形式的回归。20世纪中国的革命理念是在天命论王朝更迭现基础上,吸收了关于革命将通向社会演化更高阶段的欧洲理论发展出来的。本文也简要回顾了20世纪中国思想界对中国革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认识。作者认为思想界曾一度在把革命看作是其本身表现了一终极完善政治状态,还是仅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途径上存在误区。对“革命”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重构20世纪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8.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沿着辩证综合的方向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信息论论证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人工智能对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与认识论充实与深化的内容,论证当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69.
现代科技革命的方法论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在科学领域的革命促成了近代的世界观、方法论从神学向科学的转变 ,动力与传播革命改变了人的活动方式。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是走出牛顿科学的开端 ,计算机网络造成的信息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思想重点在于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系统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70.
寻访毛远新     
叶永烈 《领导文萃》2008,(7):106-109
毛远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因为他是“文革”中的风云人物,一度成为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成为毛泽东的“联络员”。他深得毛泽东和江青的信任。差一点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一位朋友告诉我毛远新来沪的消息,1991年7月我便前去访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