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4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68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432篇
人才学   26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50篇
理论方法论   244篇
综合类   2815篇
社会学   914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45篇
  2009年   444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艺术的灵魂 ,是艺术的精髓。在音乐教育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效果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对于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词曲原创者的创 作为“一度创作”,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演过程为“二度创作”。要使声乐作品的魅力得 到充分展现,还需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入挖掘作品的含意,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 ,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从有限的刘天华所撰写的文稿、学术方面的通讯等一些文字当中,结合他的作品,对刘天华的艺术思想进行了阐述。通过阐述,试图了解在20年代前后,我国文化界对中西方音乐文化观念的不同及各种思潮的相互撞击、交锋的情况下,以刘天华为代表的民族音乐家是如何挣脱封建束缚,提出向西方音乐学习的新思想,并将其运用在作品之中,从而探索出一条新路来的。  相似文献   
44.
文学、音乐艺术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补充、配合、孕育和启发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5.
通过听党、合唱这两种适应群体训练的音乐手段,培养学生对元素性音乐的敏锐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不同结构的构成及运动变化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相似文献   
46.
中国传统音乐中三种七声音阶的命名问题在音乐理论界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讨论,众说纷纭.目前音乐学界大多数人已接受黄翔鹏先生的观点,使用正声音阶、下徵音阶、清商音阶三个名称;但在基础乐理教学领域,却仍普遍采用雅乐音阶、清乐音阶、燕乐音阶的旧说.应在理论上达成共识,在实践中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47.
大晟府与教坊关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坊是两宋时期最重要的俗乐机构,北宋中前期先后分属宣徽院、太常寺管辖.大晟府成立于北宋末年,是朝廷正式的音乐管理机构.关于大晟府成立期间教坊的归属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本文认为,北宋末年的教坊确为大晟府的属下机构之一,而这一结论之所以被质疑,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坊主理的音乐为俗乐性质,与宋代王朝的宫廷内部的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大晟府所行使的对教坊的管理权就难免会为宫廷内侍机构所分享.  相似文献   
48.
在唱歌教学中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等于会教学生唱一首歌 ;对学生来说 ,唱会一首歌也不等于会唱一首歌 ,那么 ,如何使“教会”转变为“会教” ,“唱会”转变为“会唱” ,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正是改变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杜甫"行"诗,从篇章到句式改变了初唐歌行的体调特征,独构新格.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时歌舞大曲盛行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基于对音乐的敏感与对"乐府"传统的弘扬,杜甫创作"行"诗,内容上追踪汉魏行曲歌辞讽刺时事的关刺功能,结构上借鉴歌舞大曲多解组合以及行曲"简单而刚健明快"的特点,达到了声律与情感的契合.可以说正是杜甫充分吸收当代歌舞大曲的结构特质与音乐风格,以其"语不惊人死不体"的精神,结构了富于魅力的"行"诗,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从而为他在诗体发展史上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50.
论音乐传播     
文章认为,音乐是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之一.音乐传播研究与音乐研究不同,前者更关注音乐信息的传递或音乐信息系统的运行.在这方面,音乐社会学研究已经为音乐传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