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东岳论丛》2017,(8):66-73
当下公共预算治理变革要求建立回应型的预算法律体系,由预算权力主体主动回应民众诉求与社会关切。回应型预算法具有公益导向性、"刺激-反应"性和适度回应性的特点,它建构应以预算内容的公开释明、预算利益的协商调整、预算偏差的及时矫正、预算结果的合理评价为轴心。目前我国预算法律制度仍然存在回应事项狭窄、回应程序随意以及回应效果乏力等问题,应从提升预算内容的可理解性、预算过程的可问答性以及预算行为的可问责性着手,促进我国回应型预算法的良序构建,实现预算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谈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本是指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辞海》第469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控制是指掌握住使不超出范围(同上,第1994页)。那么,企业制造和销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怎样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超出范围呢?笔者试作如下论述。 一、成本控制应以生产技术部门为主 财会人员对企业成本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办法、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以及每月都要计算成本和编制成本报表等工作;在机构设置上,也设有成本科(室),配有专门负责成本管理的人员。长期以来,形成了生产技术部门只管要钱、花钱…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修订的《预算法》最大的亮点是适时对沿用已久的立法宗旨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预算法的功能定位、立法作用等方面较以往的立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以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审慎地看,《预算法》的立法宗旨还需进一步完善。具体而言,《预算法》的调整对象应当是整个预算过程的所有预算行为,而不应只是政府的收支行为;从立法功能来看,《预算法》应旨在加强预算对政府的监督,而不是强化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完成预算作为"政府管理的工具"转向"管理政府的工具"的转变,向控制、管理和计划综合职能转型;从立法目标来看,《预算法》要突出人民主体原则,保障广大公民的利益需求,而不仅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应当明确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公共需要最大化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敏 《决策》2014,(9):1-1
10年修法,经历两届人大,四易其稿。8月31日,《预算法》修订案才姗姗来迟。 此番修法,蹉跎多年、一朝提速。源于上下两方面均已形成了倒逼合力,一方面,原《预算法》中关于地方债、转移支付等方面的规定,已对财税体制改革构成障碍;另一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了"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全口径预算"等预算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举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但如何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在一个安全、稳健、适度的范围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进行积极稳妥处理,地方债置换是现在正在推行的一种方式;另一个层面是对新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首先要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其次要解决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问题,即推动PPP模式的有序发展;第三是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管理、进一步增加透明度,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推动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发展,加强外部监督,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顾海英 《决策探索》2007,(10):52-53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伦理现状分析 (一)会计主体模糊,会计责任难以落实 现行的《会计法》《预算法》等会计法律法规都将各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法》强调单位负责人对会计行为负责、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对单位负责人负责的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7.
部门预算的编制,是我国建立政府预算制度的重要步骤与措施.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法律规定的缺失阻碍了该制度的发展进程.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其进行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措施的推出,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的一些规定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使政府预算真正具有法律效力,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适时进行预算会计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完善应急预算法制是中国应急管理的重要课题。中国应急预算面临着缺乏监督、财政供给数量不足、财政供给能力低效、应急责任体系不清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应急预算法制存在缺失,尤其是《预算法》的应急理念不足所致。应急预算法制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预算规范化、预算实效化以及预算层次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具体而言,今后理应在《预算法》中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应急预算权力的监督,完善预备费的提取和管理机制,增强应急预算的财政供给实效,建立面向应急需要的预算调整机制,明晰央地之间的应急财政责任体系,从而有力推动中国应急财政的合法与足量供应。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上缴红利原本是国家公共财政收入的一个来源,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企的税后利润开始收归企业自身所有。但如今,国企独享红利时代即将终结。早在今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就提出中央国有企业怎样上缴利润的问题,计划于2006年10月由财政部牵头完成《预算法》修订,并着手起草《国资法》。6月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向媒体公开表明:央企将从明年起向出资人上缴收益。中央企业要上缴利润,其他国企当然也要上缴利润(股份制公司即是分红,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暂且统称“上缴利润”),只不过是分步骤进行而己。如果要上缴的利润,按什么原则上缴。哪个部门是收支主体。国家如何处理上缴利润,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错综复杂,并关系到未来国企的改革方向。为此。我们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厘清其中脉络,提供一些视角。希望能对读者理解上述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