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95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管理学   717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67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6501篇
理论方法论   1043篇
综合类   8144篇
社会学   554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12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477篇
  2014年   968篇
  2013年   916篇
  2012年   1358篇
  2011年   1511篇
  2010年   1250篇
  2009年   1170篇
  2008年   1339篇
  2007年   965篇
  2006年   823篇
  2005年   777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646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延续至今并将还要传承下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宏伟事业的根基。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历史任务,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奠基人;他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和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拓者;他率先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是开创性的、奠基性的。他取得的成就既是阶段性的,又是长久性的、历史性的。承传毛泽东所开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坚持他指明的道路,对于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惑,由此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人本思想在该课程教育中的贯穿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03.
马克思主义使美学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文章论述了“美学和历史的观点”的核心是人和人类的解放、历史和人的本质,并且由此确立了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4.
生态学化:文艺理论建设的当代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理论的生态学化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理论建设趋向。本概略地介绍了近年来艺学与生态学交叉研究的三种思路。然后从生态学的终极性优势、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原典的生态学内涵和中国古代论的生态特色四个方面阐释了生态思维对于艺理论更新转型的意义,并认为生态化的艺理论实际上是艺理论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和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三次开拓性的飞跃。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质朴性、根本性、扬弃性;江泽民发展理论的主要特色是转折性、系统性、全面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理论,其根本特色是科学性,具体看则有着人本性、和谐性、开放性的特点。三次飞跃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完成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它们之间具有传承和创新、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黑龙江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赖于人才的保障和智力的支撑。从新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省内人才资源的潜在优势和现实问题,比较了人才观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本质区别,指出黑龙江省能否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关键在于制定出一系列具有地方性竞争优势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认为,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材施教,还要充分运用一系列先进的适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8.
从环境伦理的视角来关注和审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人类应站在“生命中心主义”乃至“自然中心主义”的立场上,重建人类价值观并使之融于美好信仰追求之中,促进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并使之融于实践,走生态文明之路将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科学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过程 ,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深化过程 ,是一个永无止境地由浅入深 ,向更深层次延伸和向更宽广度伸展的过程。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及其运动是无限的 ,人们主观世界所达到的科学技术和理论认识都是有限的 ,都不是绝对的。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内在要求。科学实验是发现科学、创新科学的必要手段。支持创新 ,允许失败。在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失败的人 ,未必不是成功者 ;不求探索、没有失败的人 ,未必就是成功者。现代化大生产、现代化科学实验 ,是一个创新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广阔天地。爱国并始终把国家的繁荣昌盛、民族的兴旺发达视为自己毕生追求 ,是我国历代科学家所共有的崇高品格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0.
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不竭的动力来源。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确立了与时俱进的哲学路径 ;科学性、开放性、革命性和实践性是其基本表征 ;创新是其发展原动力 ;因而马克思主义才能随实践而发展 ,随时代发展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