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6篇
理论方法论   52篇
综合类   536篇
社会学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地位比较特殊的女子,死后往往采取单身葬的形式,但由于各人情况不一,所以并未完全形成制度。对于此类葬俗,史籍与文献记载较少。本文从目前已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中加以梳理,力求揭示出其基本面貌,以拾遗补阙。  相似文献   
82.
行旅诗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蔚为大观。作为一个独立的诗歌类别,行旅诗以其特有的成绩奠定了在魏晋南北朝诗歌史上的地位。本文以行旅诗为研究对象,从纵向上来考察其在魏晋南北朝各个阶段发展嬗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3.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独尊地位的被冲击和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以及文学意识的觉醒、文学观念的改变,在诗歌创作中,出现了许多鲜明的特征,这对以后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4.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更好地解决民族矛盾和边疆问题,往往都从“用夏变夷”思想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内容。贯彻“用夏变夷”思想,则是各政权在处理东北边疆问题时的最佳选择。汉族和少数民族政权贯彻“用夏变夷”思想的原因和目的并不相同。贯彻“用夏变夷”思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加快了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步伐,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85.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局部畸型发展的基础上,特别是在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城市中出现了初具规模的市场体系,各有分工的专业市场出现,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市场管理体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为此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学界一般认为,古代河朔地区具有"尚儒"之俗,但据现有史料,河朔地区的这种风俗是在北朝之后才开始形成的。与汉代相比,北朝胡族统治者的尚儒,使河朔地区进入尚侠与尚儒之俗共存的民俗发展阶段,河朔地区儒学人才的州郡分布与数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朝是河朔民俗、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7.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量的崛起 ,使文学的家族性特点得到加强。这不仅体现在文学之士累世而出 ,而且还表现为创作上的共性特征 ,以至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文学集团。陈郡谢氏便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从时代、宗教和雕塑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雕塑产生、发展的基础之异同。  相似文献   
89.
20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从涓涓细流走向蔚为大观。从总体研究风貌、魏晋诗文研究、南北朝诗文研究、乐府诗研究等若干方面对 2 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状况作一宏观鸟瞰 ,考察其源流 ,梳理其过程 ,凸现其特色 ,可以为新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
北朝时代鲜卑族的社会习俗,妇女有着较高社会地位,自我意识较为强烈,大胆追求爱情,频繁社会交际,专持门户,以"妒"挟持丈夫,勇悍尚武。盖源于社会大量残存母系氏族社会遗风,较少受到礼教的约束,尤其是鲜卑妇女在社会生产及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所处自然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