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当代英国著名的犹太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反思理论涵盖了从现代性、后现代性再到"流动现代性"的辩证逻辑,通过作为复杂幸事的解放、对自由的向往与迷惘以及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清算等加以展开.他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和"左派"理论家的立场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在一定程度上建设精神家园、克服精神生活的物化和虚无主义困境,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郭台辉 《社会》2009,29(3):133-145
吉登斯、U.贝克与Z.鲍曼构成1990年代以降西方社会理论界的三驾马车,他们分别从解放政治、决策缺陷与秩序追求三个视角达成反思性的共识,即西方现代内蕴的政治悖谬在全球化进程中愈发凸显,将代之以新的政治形式。他们各自编织生活政治、亚政治和共和政治的新图景。三者在共识基础上的差异形成一种彼此互补性的关联,即吉登斯的民族国家立场、U.贝克的世界主义方法论和Z.鲍曼的后民族国家视野。  相似文献   
23.
流动的现代性思想是鲍曼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性转型的一种理论反思.其对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意义表现在:在国家层面.把维护国家统一放在首位,努力建设强政府;在社会层面,积极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力所能及地实行基本收入制度;在个体层面,在保障个体自治的前提下,要求公民积极履行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24.
研究基于2004-2012年中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一个包含了风险、企业绩效、行业绩效、预期绩效水平和理想绩效水平的动态模型,对中国企业承担的风险的决定因素以及风险一收益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绩效和过去的风险水平对企业风险有显著负向影响,而预期绩效水平和理想绩效水平对企业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支持了公司行为理论关于战略风险—收益关系的因果论证.绩效低的公司会主动寻求较大的风险,绩效高的公司会规避风险,中国企业存在"鲍曼悖论"现象.  相似文献   
25.
“戴夫,求你住手好吗?”这是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中超级智能计算机哈尔对宇航员戴夫·鲍曼发出的恳求。由于哈尔的“大脑”受到外星人的控制,在它的指令下宇航员不得不重复着机械运动。被逼无奈之下最后一位幸存的宇航员鲍曼与哈尔展开了殊死搏斗,  相似文献   
26.
关于消费社会中新贫困阶层的研究是鲍曼的后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鲍曼通过对消费社会中的消费美学与时尚机制的分析,将注意力聚焦于不能与后现代消费方式保持一致的新穷人群体身上,认为该群体在后现代消费社会中将面临社会角色与义务双重剥夺的境遇,提出新穷人将成为后现代消费社会的废弃物并遭遇社会大屠杀的论断。  相似文献   
27.
现代官僚体系是当今世界各国及各种社会组织所通用的组织管理形式,它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对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看来,现代官僚体系的科学理性精神却具有内在的道德破坏力,它使管理者的行为过程与行为意义分离开来,以技术责任代替了道德责任,导致了技术的道德化,从而使管理者道德责任意识模糊,消解了管理者的道德责任能力。鲍曼认为,走出现代官僚体系的道德困境,防止非道德事件的发生,关键在于关怀他者,重塑管理者的道德责任。鲍曼对现代官僚体系的道德检视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官僚制组织制度的认识,对于我们改进和完善现代官僚体系及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
后现代的道德回归——齐格蒙特•鲍曼的伦理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理和道德问题是鲍曼的重要议题。现代,道德是伦理的产物,现代社会面临道德危机;后现代,伦理呼唤道德冲动,伦理危机为道德复兴提供了机会和新的挑战。鲍曼依据列维纳斯伦理思想的启示提出了自己的伦理观,企图从现代伦理的内部去解构其机制,但又发现“对他者无条件的责任”之现实困难,生发道德感的替代机制还需继续寻找。  相似文献   
29.
30.
伍玥  王继 《社科纵横》2013,(2):145-147
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发展、"后现代性"词义局限,及其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思想的深化思考,齐格蒙特.鲍曼用"流动现代性"替换了"后现代性",将视角从"稳固现代性"转向"流动现代性"。他指出"流动现代性"下的生活是"流动的生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具有个体性、瞬间性、永恒性、杂合性、功利性和浪费性,会带给个体疲惫、焦虑、恐惧及茫然。但实际上,在个体艰辛的挣扎中又蕴含着强大的能动力。鲍曼相信,透过他推开的视窗,个体能够对"流动生活"的利弊进行客观反思并重建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