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丹 《东南学术》2021,(1):228-235
19世纪末,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传播到中国,此后各种形式的改编作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用中国传统戏曲编演莎剧发展到今天已具有较大影响,其中以《麦克白》的戏曲改编剧《欲望城国》《血手记》《马龙将军》等为跨文化演绎代表.它们将中国传统戏曲与现代戏剧表演创造性融合,在主题内涵和表演形式方面均作了改编和创新;在延续中国戏曲重视行当与程式表演传统的同时,积极汲取西方戏剧理论重塑人物形象.《麦克白》的戏曲改编既是舞台呈现的跨界,也是文化形态的跨界,为中国戏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2.
从文学伦理学和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麦克白伦理身份转换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功臣、叛臣、国王三种身份的变化,是麦克白"本我"、"自我"、"超我"不断调节和斗争的结果.作为功臣,他丰受着信任和荣誉,但是女巫预言的诱惑唤起他"本我"欲念.在欲望的驱使下,他破坏伦理秩序,沦为叛臣.麦克白作为一个臣子弑君篡权,颠覆自己的伦理身份,触犯了当时的伦理禁忌,最终咎由自取,造成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23.
越剧莎士比亚《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互文性。这种互文性和改写表现在莎剧《麦克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主题在得到表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越剧《马龙将军》之中,在"情与理"戏剧观念的转换与音舞对叙事的改写中,形成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新的对话与互文性关系。  相似文献   
24.
麦克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形象,对他充满矛盾的精神痛苦,高尚灵魂走向堕落的痛苦呻吟,不少文章都进行了细微的分析。本文另辟蹊径,通过女巫形象的两次出现,以及幻觉与梦游等情境的分析,对麦克白隐蔽的潜意识活动作了较细微的说明。从而使麦克白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25.
作为莎士比亚心理描写戏剧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亚通过对麦克白由屡建奇功的英雄人物到暴君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而对野心侵蚀的良知进行了批判。在迷信、罪恶与恐怖的世界里,莎士比亚通过文字与独特技巧,对麦克白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刻画。本文就此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26.
正19世纪上半期,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加深。1854年美国用武力强迫日本打开门户后,江户幕府相继同美国、英国、荷兰、俄国、法国等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促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化。1868年统治日本200余年的江户幕府被推翻,日本废除了封建幕府体制,摆脱了殖民地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而莎士比亚正是在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纵观  相似文献   
27.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塑造最为成功的悲剧人物之一,他在剧中有着复杂的内心活动,其人物形象是多元化的。作为他者的存在,麦克白夫人则依附于麦克白,并与之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而莎士比亚正是运用麦克白夫人作为他者不断外化麦克白内心的斗争,极大地丰富了麦克白的悲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莎剧《麦克白》三个常见研究主题——女巫、叛国和人生的虚无入手,探讨了《麦》批评近年来的研究转向,即:研究内容上,回归日常文化和政治生活;在研究模式上,摒弃“高端”理论方法,引入政治、历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新历史主义“颠覆/抑制”的二元对立史观受到挑战;在研究导向上,关注文学作品的当下性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对暴力和恐怖主义问题的反思。《麦》新时期研究主题的转向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持续深入,也与后911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世界多元化和价值冲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9.
莎士比亚的剧作还原人性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表现手法上,莎士比亚善于运用场景的编排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主人公隐遁的场景、剧场简易的布置等,使得莎剧场景蕴含了独特的艺术美感。本论文试图选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来阐释其剧本自然、美妙的场景艺术。  相似文献   
30.
麦克白与亡命旷野的犹太人惊人地相似。他过度地相信自己的“被拣选”,过度地盲从于“他自己的”神意,以至于把整个世界都看成他的对立物。他不具备与世界共处的习性,也没有能力进入这个世界,并与这个世界按照这个世界所认可的自然方式结成友谊。他和世界的唯一关系仅仅是通由暴政所实施的统治,而暴政恰恰表明他没有能力去统治。由于与整个世界的普遍对立,麦克白达到了一种几乎是绝对意义上的独立,一种以流血和死亡所保证的独立。然而,这只是一种暴君式的独立,它在这个世界不可能持久,因为它违背了这个世界的自然。麦克白的悲剧不是古典希腊式的悲剧,它不能唤起人的“恐惧”与“怜悯”,因为这两种情感的源头来自高贵的人物和优秀的人生;麦克白既不高贵又不优秀,他的悲剧仅仅唤起憎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