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21.
222.
农业问题是中国“入世”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尽管我们以发展中国家“入世”,但仍然面临着国外农产品冲击的压力。因此,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要尽快通过试验、示范,加以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从而缩短在产品质量、产品品位和科技含量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取得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绿卡”。  相似文献   
223.
在国家对作物盲种业问题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作物育种相关的后备人才,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教学是有必要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创新或创业研究项目中实现了理论学习、科技研发以及创业技能的培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24.
美松 《职业》2012,(28):45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都市人对田园生活有一种向往,尤其是工作压力很大的白领们,常常把网络空间中的虚拟农场作为他们的减压工具。白领该不该在上班时间"偷菜"?这个  相似文献   
225.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文章通过对高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的课程开发,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26.
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导致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化.在传统作物中,耐寒湿的穆子成为主要农作物,而传统喜温耐旱作物谷子的种植面积下降.胶东半岛的番薯种植经历了一个波折的种植历程,而玉米、花生等作物则在气温回升的背景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相似文献   
227.
顾慰连(1931~1990),中国共产党人,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1948年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1949年考入复旦大学农学院,1952年随院系调整而调入沈阳农学院,1953年考入北京农学院研究生班,1956年毕业回到沈阳农学院农学系任教。1983年10月任沈阳农学院院长,1985年10月出任沈阳农业大学首任校长。他亲自请邓小平同志题写沈阳农业大学校名,为张克威院长设立克威园和塑造全身铜像,以缅怀老院长的光辉业绩、继承他的教育思想。为规范和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他亲自题写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邀请著名音乐词曲家谱写校歌《我们是大地的儿女》。主持完成玉米栽培生理领域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主持开展海城市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建设,使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办学道路得以开拓,领导制订沈阳农业大学“六五”“七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把沈农办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以农为主、农理、农工和农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大学。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农业大学发展方向,认真践行、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针,强调要培养有政治头脑、经济头脑和科技头脑“三头六臂”的专业人才。积极倡导高等农业教育要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坚持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办学道路,提出把农业教育引向农村、引向社会和引向市场。积极倡导、开展和促进大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对沈农的务实创新、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作出重要的贡献。他以校为家所塑造的“家校情怀”,不断地激励全校教职员工千方百计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校园环境。在八年校级领导岗位上,他为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继承和弘扬张克威院长为沈农鞠躬尽瘁的科学家精神,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崇敬与爱戴。  相似文献   
228.
宋吉香 《中国藏学》2023,(3):20-28+210
文章对西藏考古出土的粟类作物遗存进行了系统梳理,综合分析了粒形、杂草生态、文献记载、生态条件等因素,认为西藏东部和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出土的粟类作物遗存存在本地种植的可能性;阿里地区出土粟类作物遗存的性质尚且存疑。基于这种粟类作物遗存性质的判断,对西藏粟作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认为西藏粟类作物最早出现于东部地区,以卡若遗址为代表,4800cal.BP—3600cal.BP为单一的粟作农业时期,3600cal.BP以后麦作农业传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3500cal.BP—3000cal.BP已经形成了麦作农业和粟作农业并存,且以麦作农业为主的农业结构,粟类作物虽然占比不高,但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稳定。3000cal.BP以后,雅鲁藏布江中游粟类作物的发现出现缺环,未来还需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时期的植物考古研究。阿里地区粟类作物遗存出现时间较晚,集中于公元2—3世纪,且出土于高规格遗址和墓葬,初步推测当时粟类作物可能仅为少数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群所享用。雅鲁藏布江中游3500cal.BP—3000cal.BP粟类作物遗存表现出的黍的比例提升的现象,可能与这一时期牧业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