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旷娟 《文史哲》2006,(1):70-72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词的“题记”,完整保存于现存的南宋有关文献当中。这一新发现的完整“题记”,不但恢复了“题记”的原貌,可补黄庭坚词集诸本之阙,更能证明《容斋随笔》中所记黄庭坚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的修改并非孤证,而且此修改本只是黄庭坚个人在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发表十五年后的一个私人修改稿。  相似文献   
232.
文章认为黄庭坚的诗歌,适应由唐到宋诗歌审美意识的嬗变,在意象表现上独辟蹊经,耳目一新,其革新精神与"陌生化"理论相契合.在语象空间的拓展上,他的诗歌有四个特点好用奇语;好用话语;好作翻案语;好作谐谑语.在从奇崛到自然的诗风改变上,体现为三方面以俗为雅;以拙见巧;以放致浑.黄庭坚诗歌意象"陌生化"的革新,应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33.
本文简论文学史上分别对杜甫与李白、与王维、与黄庭坚、与周邦彦等的比较、分析,乃至彼此的"优劣"论.重点归结到当代国学大师梁启超等人,对之何以有不同的倾向性及"表态".涉及其间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并针对不同的取向,联系"灵魂三变"("骆驼、狮子、赤子")之说,加以归纳.  相似文献   
234.
万历《严州府志》、顺治《州志》载范仲淹《送邵炳赴召》《眉寿堂劝农》两首;乾隆《济源县志》载苏轼《题傅钦之草堂》其二、《重阳登灵山》两首,《河南通志》载苏轼《登啸台》一首,道光《吉水县志》载苏轼《龙济寺访友云禅师》、黄庭坚《寄南冈寺惟信大师》两首,《大明一统志》载黄庭坚《龙眠山》一首,嘉靖《长沙府志》载黄庭坚《古云山寺》一首,光绪《湖南通志》载黄庭坚《题灵岩》一首。十首诗皆不见于三人本集及《全宋诗》,可予辑补,并与作者生平相印证。  相似文献   
235.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黄庭坚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观,黄庭坚一直在创新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就是因为这种时间的积淀,使得黄庭坚在草书上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山谷体”。  相似文献   
236.
农村生活经验,往往能和陶渊明田园诗以及其他与田园相关的古典诗歌相印证.历代家不太熟悉农村生活,偶有注释不够充分或者注释错误之处.本文讨论陶渊明诗、黄庭坚诗注释数例,意在说明农村生活经验与农业生产知识,对于鉴赏中国古典诗歌尤其田园诗应该是有益的.但这并不是说为了鉴赏古典诗歌,必须要有农村生活经验,因为那些经验已经记录在古今的农学文献里,成为容易获得的知识.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写实的性格和深厚的生活气息,因此,鉴赏古典诗歌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条件.农村生活经验及农业生产知识,只是鉴赏相关古典诗歌的必要知识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37.
238.
禁烟名臣黄爵滋是一位诗文名家,同时作为京城诗会的热心组织者,被视为道光间京师诗坛的风雅盟主。出于政治身份和平生文学抱负,他论诗主张言之有物,言有关系,对性灵派浮靡轻艳的流弊痛心疾首,希望联合一批同道共同整肃诗坛。他通过作序和编纂选集,表彰那些志同道合的寒素诗人,宣传共同的诗歌观念和艺术主张,在身边团结了一批嘉道诗坛的重要诗人。他同时也是个重视古典传统,对前代诗歌有广泛阅读的诗人,其《读山谷诗评》对黄庭坚诗的细致评点,是对清初以来黄庭坚诗歌经典化历程的重要反思,值得诗学史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