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清代会试同年<齿录>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以<己丑齿录>对照近现代各种龚自珍年谱,可订正这些年谱中有关龚自珍家世、经历的错讹缺失,还可增补世人所不知的事实.<己丑齿录>是清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62.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4,(8):61-61
“晚清民国的三十三个奇人” 晚清、民国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奇人”辈出的时代。这三十三个奇人包括:文坛飞将龚自珍,神情古怪魅力十足的辜鸿铭,百年来最狂放的国学大师章太炎,饱览古书、在其眼里“胡适之辈不过尔尔”的黄侃,敢当面怒骂蒋介石为“新军阀”的刘文典,“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梁漱溟,保皇之路越走越黑的康有为,“越堕落越不快乐”的刘师培。身怀绝学、误入歧途的大才子杨度。隐士与叛徒的周作人,为天地立心的冯友兰,能让曾国藩彻夜失眠的王阊运,恶之花叶德辉,悲欣交集的弘一法师。  相似文献   
63.
龚自珍、林则徐开发西北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自珍是我国杰出的思想家 ,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其中之一就是开发西北的构想 ,林则徐则是近代中国开发西北的先驱者之一。本文把龚、林两位爱国者相联系 ,主要讨论他们开发西北的思想 ,以期对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4.
65.
正历史地看,尽管"哲学"以及与哲学实质内涵相关的"智慧"等概念在中国相对晚出,但这并不是说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不存在以智慧的方式去把握世界的理论活动与理论形态。这里,需要区分特定的概念与实质的思想,特定概念的晚出并不意味着实质层面的思想和观念也同时付诸阙如。当然,智慧之思在中国哲学中有其独特的形式,后者具体表现为对"性与天道"的追问。中国古代没有运用"哲学"和"智慧"等概念,却很早便展开了对"性与天  相似文献   
66.
在清代镇江府的文化版图上,金坛段玉裁氏族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段玉裁幼时跟随父亲读书,后师承著名考据学家戴震,在朴学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段玉裁及其子女均能文,段氏外孙龚自珍既是著名的今文学家,又是颇负盛名的诗人.段玉裁氏族在清代学术文化史上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67.
龚自珍的文化理想,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深刻性.龚自珍呼唤"情完貌全"的个体生命,渴望求"和"斥"同"、人尽其才的社会共同体,弘扬实事求是、名实相符的文化价值,追求既华(文)又质、涵古通今的文明品质.他以"人性"倾诉或"人道"诉求为核心的文化理想,不但影响了"近代的"中国改革甚或革命,还将加惠于"普遍的"人类文明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68.
龚自珍诗歌中“落花”意象的出现频率极高。龚自珍不仅结合清嘉道之际暮气沉沉的时代背景,以落花自喻,抒发一生襟抱未开、先觉于时代又不得脱离时代的壮志难酬的悲情,更通过对传统落花意象的重新诠释和组合,与花共鸣,将花作为生当“末世”屈居下僚的才智之士潜在的不朽价值的象征。诗人一扫传统诗词中落花纤弱凄婉、缠绵哀怨的阴柔之气,代之以充盈生动、鲜活激扬的阳刚、壮美格调,将落花所预示的新生与诗人除旧布新、改革图强的精神相扣合,进而借落花群像传递出诗人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和急切的社会变革愿望。  相似文献   
69.
王元化在《龚自珍思想笔谈》(1977)的论述结构中,把"横以孤"看做理解龚自珍人格之枢机,"横以孤"大意是指在自己的时代处境孤立。在王元化看来,这正是龚自珍在士气衰颓的近代史前夜,通过其生平行事和讽刺诗文所坦呈的,对情本位生命价值观的人格亲证。龚自珍的"横以孤"源于他情本位的人格:一方面挑战名教大限,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名教体制,因而备感个性与体制夹缝中的生存焦虑。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对人格的终极坚守,最终摆脱了对体制的依傍。王元化1977年所以会被龚自珍击中心灵,是因为"横以孤"蕴结着近代思想史上的"个性解放"意识,而王元化与龚自珍有着共通的个性与境遇,即"性相近"、"制相承"、"势相仿"。王元化在"思想解放"前夜所达到的学思境界,比李泽厚借助康德"建立主体性论纲"(1979),比王若水们重温巴黎手稿而提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1981)都要早若干年。王元化之可贵不仅在于开新时期风气之先,更在于他从龚自珍的情本位人格中发掘"思想解放"的资源,是用中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70.
丁香花疑案是近代中国第一大公案,主要涉及龚自珍和顾太清之间有无恋事的问题。就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资料看,可以确定此事,其中旁证有三:一是龚自珍狂放喜交;二是龚一生风流浪漫;三是龚对清室不满。本证三则:一是《无著词》及他人杂记中的昭示;二是龚自珍不愿居京及暴死丹阳;三是顾太清广交、风流及被逐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