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0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清代河南著名戏曲家吕履恒传奇《洛神庙》,演绎洛水河畔的人情世态,离合情缘。抒发个人对现实的生存体验和生命感悟。《洛神庙》秉承传奇"演奇事,畅奇情"的传统,将故事放在洛河水畔的洛神庙去演绎,并用"人间异宝"还魂香坠绾合情节关目。《洛神庙》也反映了清代传奇创作文体规范以及重构的这一趋势,《洛神庙》传奇不仅仅在"演奇事,畅奇情"这一题材内容上是对传奇本体性特征的回归,而且在情节构成以及舞台效应上,都遵循了戏曲文体的要求,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62.
"湘西王"陈渠珍的《艽野尘梦》,是一部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学著作,其蕴含的史学价值、地理生态学价值、军事学价值亟待发掘,而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这部著作的文本校注、史料引用。因此,深挖其学术价值,既有助于认识康藏地区的风物人情,促进汉藏民族和谐;也有助于考察陈渠珍前期的人生经历,探究其文学气质对早年沈从文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3.
《圣经·雅歌》是古希伯来人的抒情歌谣,其中的“园”意识表达了希伯来人的贞洁观,贞洁观与希伯来人的洁净观念一脉相承。犹太人在宗教和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视洁净观念并恪守洁净戒律。中国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的“闺”表达了相似的贞洁观念。但是,对于女性身体,两个民族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64.
从两条《花东》卜辞看殷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礼制角度研究甲骨卜辞,是进一步发展甲骨学的重要方向。新发表的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是武丁时朝臣贵族的卜辞。其中有关该贵族劳王的礼仪,与约有康丁时的《殷契萃编》的一片卜辞,以及商末青铜器始尊的铭文,彼此基本相同。这个例子证明当时已存在比较成熟固定的礼制,即孔子说的"殷礼",中国的传统礼制并非到周代才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65.
本文指出运用精神分析学解读《莺莺传》,可以对《莺莺传》主人翁的心理追本溯源,探讨其行为动机和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66.
本文对《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事及其心理印象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7.
作为文学解读的一种新的视角,生态美学批评试图以"绿色"语言观分析文本内的自然世界。基于这一理论视野,对《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进行新的读解:其景观布设多是取法自然,力求与人文景观的建造相匹配;同时,大观园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生态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68.
本文通过对李贺《南园十三首》创作背景、诗歌意境、表现意象的分析和解读,概括全诗表现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疏理全诗透露出的主题信息。作为中国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李贺仕后辞官之后的心态代表着一个时代文人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复杂思想情感,尤其是李贺《南园十三首》所体现出来的心态更具有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69.
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以笔墨文字构筑的旷世奇园─—大观园历来为人所乐道。本文从旅游美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大观园的山水美、花木美、建筑美和文学美,揭示了有关的旅游观赏原理。  相似文献   
70.
本文论述了在明代“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下,《杨家将演义》的作者通过塑造一批神采熠熠、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群像,表现出他的肯定女性自身价值、赞美男女平等的先进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