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76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1040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但他的思想却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追踪马克思的思想轨迹,可以发现作为马克思思想支流的个体自由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个体自由思想得以生成、延续和成熟。  相似文献   
992.
生态外交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学术界虽然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角度阐述生态外交的思想,但是还鲜有学者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来指导中国生态外交的战略构建。面对传统发展观背景下的生态危机和人类发展困境,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从方法论和理论思想的高度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生态危机与人类发展困境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西方有一种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叫做"马克思学"。学术界关于"马克思学"的性质有两种基本看法:即科学的"马克思学"和非科学的"马克思学"。把"马克思学"一般地看作是资产阶级学者的因而是非科学的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研究是片面的。尽管一些西方"马克思学"家所持的方法或理论观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科学的,但也不能认为是完全不科学的。西方学者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对马克思的著作、文献及一切思想材料进行实证研究,不能正确地处理实证方法与总体方法的关系。有些西方学者总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分割开来,这是错误的。相对于西方"马克思学",构建中国"马克思学"的意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994.
柏拉图认为,分工就是专业化,一个人专门从事某一行业。分工的原因在于,每个人既非兼才又非多才,只能做一件事情。他将社会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统治者主管政治,第二阶层武士主管军事,第三阶层生产者主管经济。生产者内部进行二级分工,如农夫、织匠、木匠等。马克思的分工论论述中多处引用柏拉图对分工的论述,对柏拉图的分工理论给予较高的评价,检讨了柏拉图分工理论的特点和得失,并提出柏拉图时代几乎不存在的第二类分工。  相似文献   
995.
长期以来,传统哲学教科书只从经济学意义上,片面解读马克思生产理论,单一追求物质生产,而忽略与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之间的关系,造成对马克思哲学的片面理解,导致对唯物史观理论的肢解;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实践本体论思维取代物质本体论思维,重释马克思生产理论及四种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当前唯物史观研究的深入,有助于推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996.
在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不仅宪法至上学说、国家学说、工农联盟思想及唯物史观的科学分析方法之间存在着明显历史承继关系,而且它以纪念法国革命历史事件为主线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能获得诸多的启示,并对用以指导现实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从认识论和主体论角度阐述了马克思的审美理论及其对当前儿童美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8.
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是对人的本质最科学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有必要运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重申新形势下加强灌输教育的必要性,并通过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化、创新灌输环境等途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999.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同样见证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事实。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据此,西方学界将矛头指向了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认为这一理论引起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此,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乔纳森·休斯给予了反驳,他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发展生产力”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生产力的发展不单单包括技术的发展;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马克思的技术发展同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00.
阿伦特和马克思的政治自由理论表面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理论基础来看,阿伦特从自然属性的角度分析“劳动”,而马克思则从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劳动”;从理论领域区分来看,阿伦特采取静态的划分方式,马克思则采用动态的划分方式;从理论走向来看,阿伦特表达出一种空想的理论走向,而马克思则表达出人类走向新社会形态的科学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