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7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10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5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401篇
理论方法论   126篇
综合类   3941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订单农业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对其核心价值与创新动能进行深入探析意义重大。通过静态混合博弈均衡及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凝练出三个重要结论:(1)订单农业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订单农业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缔约双方是农业龙头企业与规模化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则通过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融合发展来参与订单生产;(2)订单农业的创新还表现在将简单的商品交易契约内化为生产流程中系统的生产阶段性服务契约,订单提供者以社会化服务供应为代价,促使订单承接方让渡/共享生产的管理权限;(3)提供农业生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有助于订单履约环境的优化。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来保障订单农业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72.
针对过度旅游对旅游目的地造成紊乱的问题,对过度旅游的成因及危害进行总结分析,利用统计数据确定综合旅游密度、旅游强度、民宿密度3项判断过度旅游状态的指标,并将3项指标分数之和作为评价过度旅游的指标值; 使用Zipf分布双对数图与H/T断裂点法确定数据等级划分方式,采用定距分数累加方式建立过度旅游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国内外代表性旅游城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所建立综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研究认为,过度旅游综合评价分数给出了旅游目的地过度旅游程度的相对顺序,能够推测各样本过度旅游风险所对应的要素,为制定过度旅游对应政策的优先级提供参考; 在样本城市中,国外过度旅游目的地注重流量管控、征收旅游税等三四级对策,而中国过度旅游目的地注重景区保护和流量管控等二三级对策,尽管国内样本城市旅游服务负荷已高于部分发达国家,但未出现排斥游客的过度旅游现象; 国内仍需要利用经济手段避免部分地区的旅游业依赖,升级城市景区保护为城市全域保护,适时推进旅游税政策。  相似文献   
73.
非畅流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我国流域的非畅流特点,提出了流域各地区作为独立决策单元、污染物人为调控和地区间污染物间接不影响等几个基本假设,构建了我国流域跨界水污染描述模型.分析了我国目前正在执行的污染物削减指令配额模型的优缺点,提出用行政、税收、排污权交易等手段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问题,为此建立了合作协调模型、税收宏观调控模型、排污权交易宏观调控模型.通过对淮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具体应用分析了各种管理模型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后,通过各种管理模型的对比分析,指出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型应与流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相似文献   
74.
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税收调控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分析我国目前的指令配额管理模型和排污收费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用税收手段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思路。结合我国流域的非畅流特点,提出了污染物人工调控和污染物间接不影响等几个基本假定,构建了流域跨界水污染结构描述模型。建立了流域跨界水污染税收调控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用理想点法求解出博弈模型的数值解。通过淮河流域的实证分析,得出税收调控管理模型明显优于指令配额管理模型的结论。最后分析了影响税收调控管理模型实施效果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5.
农产品外贸物流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县域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分析了制约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构建了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共享联盟”体系,包括:战略联盟、利益联盟、组织联盟、流程联盟、信息联盟、标准联盟。在此基础上提出陕西农产品外贸物流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建设,即一个优化、三个亮点、五个抓手,从而为实现陕西经济的发展奠定保障基础,为我国西部经济未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76.
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政府、市场和农民家庭的综合分析视角,考察了家庭农场兴起的过程,系统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多重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政府推动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实践及市场化条件下农业规模效益的增长,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两个重要外部动力。但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更是农民家庭借助政府和市场等外部条件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其家庭劳动力的配置方式,从而最大化家庭收入以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家庭消费需求的结果。农民家庭构成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内在动力。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同政府和市场“互构”的结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农民家庭经济组织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形塑了我国小规模农业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7.
农产品质量已经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两级农产品供应链,构建零售商主导下的Stackelberg分散决策博弈模型和两者协同合作下的集中决策博弈模型,以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质量努力水平为状态变量,利用逆向求解法得出供应商和零售商的最优质量决策。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农产品供应链中主体的合作可以实现供应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系统利润的Pareto改善,在此基础上分析实现Pareto改善的条件以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78.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利用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分析了农户当前对于低碳属性农业技术的采用现状,并采用多层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了农业项目和农户两个层面因素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后续采用意愿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于低碳农业技术采用后的效果评价较好,技术需求度和后续采用意愿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上,并且不同类型农户对当前低碳农业技术的采用程度、偏好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农业生产项目和农户经营主体两个层面的因素均对农户低碳农业技术后续采用意愿产生重要影响,且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后续采用意愿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项目的地理特征、经济效益、资金技术要素投入强度和农户的行为意向产生的影响作用较强;农户技术采用强度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和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且作用效果在不同类型农户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9.
以我国2013—2015年沪深两市A股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消除应计利润影响后的会计—税收差异作为衡量企业避税指标,用盈余激进度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分析企业避税程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企业避税程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起负面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领导权结构、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两职合一的公司,企业避税程度对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面作用主要体现在两职分离的公司。这对于深入研究企业避税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0.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教职工上缴个人所得税的数量因收入的增长也有很大的提升,教职工也越来越关注纳税筹划的问题,如何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合理节税,运用科学的筹划方法减轻高校教职工的负担。本文通过介绍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针对不同的工薪种类提出纳税筹划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